卓凡出品:时尚引导消费 我们引导时尚
0条评论 2011-09-03 09:12:42 来源:《画廊》杂志 

传统雕塑与现代电机结合的艺术品

传统雕塑与现代电机结合的艺术品

 

他,持续复制自己的各种动作的骨骼运动;他,认为万物皆有神,不断赋予日常品以生命机能;他,多番借助医学、电子学、机械动力学等其他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来做艺术;他,力图以自己的创造力来引导时尚品质……种种抱负集于其一身。他,便是卓凡,他带领其团队,希望在给当代艺术界带来一种另类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给时尚界注入一股新鲜力量。

 

手工+机械复制

 

《画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被认为进入了数字复制时代。复制是你的关于人体机能系列作品中很核心的概念。你是想以此带给大家怎样的思考?

 

卓 凡:这几年,我的作品里一直在思考“复制”一词的含义。第一层复制,是“机械复制”,用机械形式复制“我和我的动作”,不管是笑、推手、扩胸还是下跪,都是在复制一些司空见惯的动作。第二层含义的复制,是“时间复制”,对我的存在概念,以及时间赋予我的存在概念的复制。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用了机械和影像的方式同时复制自己,当它们并置到一起的时候,对自己存在的一种很奇特展现。

 

利博尔·塞奇卡在看《我》系列作品的时候,说道,这个作品想让一百年以后的人看到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是怎样用影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以及有什么样的机械来介入我们的生活。

 

这可能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影像、机械的侵入,对人的一种异化。笑也好、下跪也好、用力也好、推开也好,在这里已经被异化了。在做作品的过程中,作品中的“我”不是模特儿,必须是我自己。比如“下跪”这个动作,是我自己在镜头前重复下跪,时间持续近半小时。当然,在一开始我觉得我的下跪带有耻辱感,试想,对着镜头,我的腿弯曲了,碰到了地,是一种莫名的恭卑;到了30次的时候,我就麻木了;到了50次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机械动作,好像一切都顺理成章。当然,对于我来说,每个动作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要指点……》这件作品,也许“指点”是带有权力含义的,当在不同的空间,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的时候,这种权力的表现又会变得很奇怪。我特意避开了一些有政治含义上的指点,在图片中,你可以看到,当我们对着荒漠,在指点远方的时候,你会发现权力的狂妄。这里,作品试图展示了一个真相,展现了权力和欲望的另一面。

 

这系列作品会给社会带来一个提问,也许观众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答,但它无疑带来“我是谁”这一个永恒的追问与哲理的回答。

 

《画廊》:但你的复制强调传统雕塑的手工劳作感和朴素的电机运动的机械力,你挺回味那种围着雕塑转,上前增增补补,有点像传统雕塑艺人的味道。现在我们已经拥有非常多的便捷的高科技复制手段,你坚持较为传统的复制方式是出于何种考虑?

 

卓 凡:一方面,在作品中我一直强调作品中具有的古典性。

 

我不仅把古典理解成一种经典,同时把古典理解成一种身体力行的行为。这个行为,在这里,是一种对自己身体的凝视。我去年重返佛罗伦萨后,重新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感悟这从对人的身体凝视而延展出来的雕塑,创作了这批作品。重新凝视自己的方式是一种思考。

 

做装置艺术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三维的东西,需要我们不停地围着它徘徊、旋转和思考。不像现代设计有章可循,我一直把装置当成一种特别古典的东西来做,充满了偶然性和创造性。当装置的这边加一块东西或者减一块东西;另一边的形就会变化,在空间上、体积上,必然产生呼应。我从不预先画一张图纸,然后交给工厂去加工,创作中,哪些地方需要具体的造型,哪些地方需要一个现成品,哪些地方需要保留材料的痕迹,哪些地方需要影像来补充空间,完全是凭着艺术家对作品的直接凝视而创作出来的。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我的创作极其的古典。

 

另一个方面,在作品中我一直强调作品中是对碎片的思考。

 

福柯解构逻辑,在他的影响下,我认为世界的存在都是碎片式的。所以,重新使用这些碎片的东西做创作,解释这些碎片的时候,也在赋予这些碎片某些价值,碎片与碎片之间产生了意义,然后,试图通过我的行为把它们串成一体,逻辑在这里产生了。这就解释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把两个莫名的碎片、多个互不相关的东西放到一起,进行创作。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