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专家该不该被追责
0条评论 2011-09-14 09:27:48 来源:《北京日报》 

 

鉴宝专家 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作为一种影响甚广的科学实证性活动,民间文物等艺术品鉴定亟待法律规范,诸如鉴定的性质、鉴定人及鉴定机构的资格、鉴定的程序、鉴定的法律责任、鉴定的监管等,都需要进行立法补缺。只有将文物等艺术品鉴定上升到政府层面监管,只有确立其必要的规则屏障,才能确保鉴定专家的良心不被迷惑,才能使文物等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秩序不被扰乱,才能有效遏制大规模的造假行为。

 

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规定,来有效地规范文物等艺术品市场的鉴定乱象。我国刑法中就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及其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另外,如果鉴定专家在明知对方利用自己的鉴定从事欺诈销售或拍卖等行为,还坚持为其提供虚假鉴定证书的,视为共同犯罪,对其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文物鉴定 自律和监管均有欠缺

 

艺术品市场混乱,专家鉴定不靠谱,除了缺乏成熟的行业自律以外,法律规范与监管缺失也难辞其咎。在发达国家,艺术品鉴定市场有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鉴定师被证明恶意鉴定并给交易双方造成损失的,将会被取消资质,终身不得再进入这个领域。例如在欧洲,鉴定师需为鉴定行为承担风险后果,一旦认定存在欺诈将受到严惩,造假者甚至因此一贫如洗。

 

目前,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如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均对民间的文物鉴定几乎没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

 

因此,有人称,目前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无法律管、无机构管的状态。也就是说鉴定者无需对鉴定行为负责,也不需要承担风险。正是因为这种规则的缺失,形成了当前文物鉴定无门槛、无标准、无责任的状况,使得民间文物鉴定人员良莠不齐。

 

延伸阅读

 

获悉骗贷 专家纷纷表示“想不到”

 

有媒体找到当时给谢根荣的“金缕玉衣”做鉴定的几位专家,获悉这件“金缕玉衣”被谢用来骗贷,专家们纷纷表示“想不到”。

 

一位专家了解到评估报告成为骗钱工具时很惊讶,承认当时谢根荣给了一个信封,装了万把块钱。另一位专家听说谢根荣利用评估报告蒙骗银行,导致银行巨额损失,不禁难过地哭了,一个劲儿地说“没想到”。“谢根荣当时称‘玉衣’是他的宝贝,绝不会卖。大家认为,既然是家产,评估多少个亿都无所谓。大家还嘱咐他好好珍藏,并一再强调不准到市场上流通,也不能拿去抵押。”

 

相关链接

 

按照常规,玉石鉴定程序有大约30个步骤,如称重、收样、手摸、仪器检测等。对于玉石的鉴定,应该一片玉、一片玉地检测。要确定材质、成分和工艺,需要仪器检测,包括X光机、红外光谱、电子探针等大型仪器。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