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倒是实话。这个展览体量和形制是怎样的?
答:提名展和推荐展览将分别锁定20位左右的艺术家,邀请策展人、评论家、资深媒体人、艺术机构代表、收藏家评述他们的创作、思考和面貌。每位参展作者提交近5年内创作的作品1-2件,每位参展作者展线不超过6米。作品内容要求在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基础上,强调创新和艺术质量。
问:也就是说只有提名部分是可以角逐的,这个人数是不是少了点?
答:僧多粥少,没办法。我们现在正与东莞有关场馆联系,想通过商借、租赁的方式再补充一些,不过,实质性进展有限。目前,我们正在和一些兄弟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洽谈,把更多艺术家的作品放在网上,让网络成为永不落幕的艺术节。
问:这是一个好办法。对一个艺术家的评判不能只限于展览的一两件作品,还应有一个更宽广的考量。现在网络资讯如此发达,艺术节的传播确实应该更立体、更多元。
答:是的,美术报届时不仅会提供专刊介绍本次活动,而且从征稿到展览包括后期我们都将提供滚动式、全方位地毯式宣传。最终入围作品根据展览、报道、宣传之后的访问量和各种渠道反馈信息数量和评价质量作为参考依据,将在艺术节结束之时评选出 “2011年度美术报艺术节最受关注艺术家”共十人,颁发荣誉证书,并推荐至各合作媒体。
问:这是你们做媒体的强项。如果想参与这个单元要准备哪些资料呢?
答:提名单元的艺术家作品通过邮件的方式,上报材料,接受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基金经理人、艺术机构总裁、拍卖公司CEO组成评审委员会的审核。我们将在10月15日前告之有意参加提名单元的年轻艺术家,并发放官方邀请函。推荐单元的艺术家作品由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基金经理人、艺术机构总裁、拍卖公司CEO组成推荐委员会两名以上(含两名)书面推荐即可直接入围。
问:其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答:除了寄达邮件请注明“中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字样外,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展览不收取任何费用。
【编辑:冯漫雨】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