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艺术市场?
有别于一般的博览会以今美术、古美术、工艺美术、纯艺术来区分出专业性,东京艺博会把以上四项一并全包,以中小型规模的东京艺博会而言这做法是否有点过度压缩?
相对其他亚洲城市而言,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艺术市场,比如说我们每一时期的艺术形态都脉络分明,距今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已经超过一百年历史,比中国、韩国稍长,从古美术到当代艺术的收藏都相当完整。在日本你可以找到中国或韩国的古董,但在中国或韩国就没那么容易找到日本的东西,从地理学而言日本融会了不同国家的瑰宝。我认为基于美术历史发展的远度,日本的藏家不会只局限于古董或当代艺术类,年青人也很喜欢古董,日本人有融合新、旧东西的感知(sense) ,我想这是日本艺术市场的特质。
五、十年后的中国?
东京画廊(Tokyo Galley)是第一批进驻798的外国画廊之一,艺博会总监金岛隆弘曾经在北京生活四年,说到中国金岛开始忆述当年就住在麦子店街附近……头半年以后他开始能说、能听普通话,中国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BTAP)成立于2002年,我是从2004年到2008年到那里工作,当时的租金、人力资源、各种杂项费用都非常便宜,条件允许下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验性的项目。那时候亦正值北京奥运前值,来访北京的外国游客特别多,但他们都只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到兴趣。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台湾或香港,也有少部份来自上海;要向中国人介绍日本当代艺术并不容易,就我所认识而对日本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中国藏家更是寥寥可数,我们只好用梅花间竹地做日本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展览。
现在中国艺术市场正值发展期,但大部份藏家只对中国古董和当代艺术感兴趣,想要培养出对别国家艺术的兴趣尚且需要时间。对比下日本艺术在台湾市场显得炽热(今年参加台北国际艺术博览的画廊约有四分之一来自日本),因为经历日治时期,对彼此历史文化都相对了解。大陆有很多美术馆,但就很少人思考收藏的问题,这情况跟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一样,因此五到十年以后,中国社会进一步向成熟就必然开始思考收藏和如何平衡本土和外国收藏的问题。
【编辑:冯漫雨】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