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家具工艺品
瓷器家具工艺品部分此次将为大家奉上十个专场、近1500件精品。其中,明清官窑瓷器数量汇集之多、质量之精,堪为少有景象。“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气象堂皇,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御瓷精品而成,首推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广受业界推崇的“暂得楼”单色釉瓷器精品七件。
“暂得楼”专题为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先生旧藏,其私人珍藏清代单色釉官窑瓷器享誉海内外,素有“精、雅、美”之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胡惠春先生旧藏单色釉瓷器精华,曾于2005年至2008年间相继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博物馆做巡回展览,轰动陶瓷界,是举世公认的古代陶瓷精品收藏。
其中“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其尺寸、造型及釉色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炉钧釉蒜头瓶近似,为传世至今的雍正朝低温釉名品。口作蒜头形,弧形长颈,溜肩,垂腹,高圈足外撇,通体光素无纹,只肩部及足端各饰一周凸棱,显得古朴而秀美。足端无釉处涂酱色料一周,足底刻“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阳文篆书款。整器通体施炉钧釉,釉层肥厚,釉面滋润匀净,松石绿及浅紫红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青金蓝釉蒜头瓶,其造型、尺寸均与本品相同。
另一件“清乾隆 青釉夔纹瓶”造型挺拔秀雅,通体施以肥厚的青釉,“如冰类玉”的釉汁质感温润清雅,又有减地法雕刻而成的纹样饰于其身,颈部为蕉叶纹和朵花纹交错分布,肩部饰以与颈部相同的朵花纹形成纹饰带,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下团状夔纹均匀分布于腹部一周,胫部饰朵花纹及如意云头纹各一周款。瓶身各类纹样在浓郁的釉层下若隐若现,清新而含蓄,配以雅致的体态,实在赏心悦目。纵观国内外公私著录,不见有与本品造型、纹饰皆相似者,故该瓶当为海内外孤品,其珍罕程度自不言而喻。
除暂得楼瓷器专题之外,本场其他拍品也多为官窑重器。“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双耳抱月瓶”为清雍乾御窑依据明永宣朝同类器皿化裁而成,清宫称之为马挂瓶,是备受乾隆皇帝钟情的尊贵式样,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仿烧马挂瓶。此瓶体量硕大,烧造非常不易,堪称珍罕。此外,还有“清雍正 炉钧釉如意耳尊”、“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抱月瓶”、“清康熙 五彩莲池鱼藻纹盘一对”、“清康熙 珊瑚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小碗”等官窑重器。
今年春拍中,开创先河的道光御瓷“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瓷”专题以1.59亿元100%成交的佳绩享誉业界,秋拍将继续推出“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二)”专场。本次专场亦精品迭出,如:“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端庄典雅,线条妙曼,设色妍美,光彩华丽。主题纹饰以外之处以黄绿彩为色地,质感淡雅匀净,娇嫩可人,口沿彩绘如意云头一周,颈部左右饰松石绿点绘矾红金彩夔龙耳,前后分别彩绘绽放妍美的莲花上承俯立红蝠和“吉”字,下衔玉磬,以翻卷的枝蔓交缠形成一个图案,寓意洪福吉庆。另一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扁方瓶”形制珍罕而富具时代特色,为道光咸丰二朝独有的造型。瓶身前后左右彩绘出“华封三祝”图,诸人彩衣华美,神情生动自然,宛然若真。全器布局清雅疏朗,设色绚丽华美,与莹润白皙之胎釉相得益彰,为道光御瓷之绝佳隽品。此外还有“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等同场亮相。
“美备庄严—私家珍藏明清官窑选萃”专场的提供者是一位国内著名资深瓷器藏家,所选多为清代乾隆时期官窑精品,其中几件青花品相完美,精彩绝伦。“清乾隆 青花瑞果纹梅瓶”器形端正,青花发色青翠亮丽,是为代表。
“陶成雅器—马来西亚善德堂藏瓷”专场为马来西亚籍华人收藏,明清瓷器以景德镇官窑器为主,藏品既有时代的连续性,又有器形的多样性,每一件都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制瓷水平,可谓是一部实物版的中国明清瓷器发展史。“清雍正 黄釉刻花海水龙纹天鸡钮合碗”即是一件,此形制的碗加盖后与碗体上下相合,故称为“合碗”、“盖碗”。“合碗”盖面与碗的纹样一致,盖内与碗心的青花款识对铭,见有楷书或篆书款。此外,同场亮相的还有“明永乐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盘”、“清乾隆 仿钧窑变釉兽耳尊”等。
“梵云窑火—古瓷珍玩雅集”专场汇集了龙泉窑瓷器专题和部分私家藏瓷,颇具特色。“明初 龙泉窑青瓷大盘” 大盘直径超过60厘米,体量巨硕、造型规整,釉面光洁,如此大器竟能烧造得这样成功,珍罕至极,为明代龙泉窑之精品。此类大盘器型始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造型,而与中西亚陶制和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西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此外,私家藏瓷部分,也颇多亮点,如:“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盖碗一对”集独特的造型、名贵的纹样和款识于一身,工精料细,并成对保存至今,且原盖未失,珍贵程度已不言而喻,只待方家赏识。
“瓷韵秋华—明清瓷器集珍”专场是常规瓷器日场,汇集了众多官窑瓷器名品,其中突出者有:“清乾隆 釉里红双凤纹象耳方瓶”瓶身所绘的对凤纹饰亦颇特别,唯见乾隆朝御瓷有之,属于乾隆朝创新纹饰,集“太平有象”之造型与“富贵安宁”之纹样于一身,以名贵釉里红为彩料,绘以高贵的凤凰牡丹纹,满身的雍容华丽无一不昭示着此器之尊荣地位。北京故宫博物院亦珍藏一件尺寸、大小、装饰皆与之相同的乾隆朝方瓶,可资比较。此外,“清康熙 五彩寿老瑞鹿图盘一对”、“清嘉庆 松石绿地洋彩描金番莲花福寿纹螭耳瓶”、“清嘉庆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瓶”等也值得关注。
随着艺术品收藏的多样化,文房类的藏品也吸引着更多藏家的目光,各类工艺品中的精湛之作也在不断成为市场的宠儿。此次专场中更以象牙、沉香、砚台为主要特色,此次甄选了明清时期40余件牙雕作品,以飨藏家。
明清时期的象牙雕刻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为北京牙雕,以宫廷牙雕作品最具代表,形成了大方贵气、精致典雅的风格特色,此次上拍的“清乾隆 象牙雕染色瓜蝶连绵盖碗”即是一件宫廷造办处气息明显的牙雕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作品,可为参考。南派包括了苏州与广州两种风格,注重奇巧细雕,此次拍品中清象牙镂雕人物首饰盒一套、清名片盒一套五件布局繁密,场面众多,人物各异,为广作牙雕代表之作。此外,此次上拍的几件牙雕笔筒各有千秋。如“17世纪象牙人物诗文笔筒”、“清早期 象牙雕西厢记人物故事笔筒”,“清 象牙雕草虫竹节形臂搁”、“民国象牙染色菊花海棠洗”等。
更为难得的是宗教象牙作品,常件宗教题材作品以铜质较为多见,以象牙而制极为少见。“明永乐 象牙大黑天”堪称明初象牙宗教经典之作。“清乾隆 象牙转经筒”为一件清宫制作的牙雕珍贵上品,转经筒主体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并花叶纹、变体莲瓣纹为饰,刀法老辣稳健,线条简洁有力,流畅自如。
此次还集合了日本藏家旧藏的二十件沉香原料,尺寸不一,造型各异,无论用作香料,亦或陈设,堪为佳品。特别是一套原盒配套沉香木,所配沉香盒包装,造型沉稳,尺寸巨大厚重,极为罕见。明清两代,宫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笔筒、手串、笔搁各类精巧文房器物,工艺精细,文静典雅。如此次的“清 沉香持如意寿星坐像”等。
砚台方面,此次秋拍将有四十余方亮相,数量之大为历次文房拍卖之最。日本藏家旧藏为主要来源,如“清 端溪砚坑图砚”、“清 端石板式砚”等均为亮眼之作。
此外,“清嘉庆 御制棉花图墨一套”、“清早期 犀角雕松树杯”、“清康熙 犀角雕四妃十六子杯”、“清乾隆‘周司祭器’款犀角仿古雕匜形杯”、“清乾隆 白玉双狮戏球钮盖炉”、“清乾隆 玉雕夜游赤壁山子”等都是工艺品类中的上乘之作。
“紫泥清心——宜陶古器遗珍”古代紫砂专场,将呈上160件茶壶雅玩。其中海外回流的“杨彭年制紫泥扁石壶”为曼生扁石壶式,出自嘉庆道光年间名工杨彭年所制,壶底有曼生(陈鸿寿)书刻铭文“桑连理馆仿大彬制”,把下钤“彭年”篆书印款,制作精美工整,中杂细黄点,陶人号为“桂花砂”。此壶作为藏家器重,系文人壶之圭皋,传世极为珍罕,且流传有序,经民国上海收藏大家庞元济珍藏,并着录于庞氏自录藏品集《虚斋名陶录》。另一重器为“ 陈鸣远款段泥莲蓬蛙钮壶 ”壶型制非常特别,水注以莲蓬为体,蓬体正面镂雕十六粒蓬蕊,粒粒皆能活动,注底两头塑刻两颗茡荠和一杆老藕为足,乌菱为执把,一枝由底窜爬而上卷曲的莲叶则巧作注嘴,整器布局合理得体,工手一气呵成。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博物馆亦藏有一件陈鸣远款的莲蓬水洗,虽然题裁不同,但整体风格、创作理念、材料质感,甚至莲蓬皱折的纹理,都非常相似,如出一辙,可资比较。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