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
前言:蝙蝠侠白天过着正常的生活,晚上则身着紧身衣、头戴面具、携精心打造的先进设备四处行侠仗义。如果艺术家才是罗中立正常的角色,那么,他曾经在时代的夹缝中有过艺术家的生活,当和平年代来临,他却几乎成为全天候的蝙蝠侠。
英雄不是自己的选择
罗中立没有手机,也没有助手——通常意义上的助手,这导致联系他的过程格外迂回。见面约在苏州,当时我们在酒店大堂旁边的走廊上,背后有人说了声“罗老师来了”,一回头,就发现罗中立已经站在跟前了。
见面之后他马上要赶到苏博展览现场,处理一些事情。我们随行同去,看到了布展现场的《父亲》。等于说,我们是前后脚见到了艺术家和他的名作。在展厅中,他指给我们看,当时由于材料限制而由两块画布拼成的画布上,左侧的拼接线现在隐约出现了裂纹。
罗中立个儿高,挺拔,面相温和,说起话来也微风细雨的。至于他那位干练、风韵犹存的太太,一开始竟被我误认作是他的办公室主任。
晚上9点多罗中立才最终空出时间接受采访,说了几句普通话后,罗中立笑说:“我说重庆话要更放松一些,川普确实说得很头疼。”结果,采访以重庆话和云南话夹杂进行,同行的湖南籍记者傻眼了。
偷偷摸摸画画的年代
罗中立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一年。那个时代出生的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破碎的人,他们咬牙切齿地寻找着实现理想的温床。
中学二年级的一件作品《雨后春耕》参加香港国际儿童画展,从这里开始罗中立才有了要考上川美附中、要当画家的理想。他说:“那个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中国人人都在饿肚子,虽然穷,但人的斗志还是在。我那时脑子里全是勤学苦练的古代典故,比如凿壁借光等等。我自己也是冬天赤脚出去写生,为的是磨练意志。”
国家因为自然灾害的困难停办学校,但罗中立运气好,川美附中在他考学那年恢复办学,川美在文革后的第一次考试招生他也赶上了。他强调说关键的考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经历。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