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馆
城市馆模式的采用是本次上海双年展的重大举措,并将为此后的上海双年展探索作为常规模式的可能性。此次将城市馆模式纳入上海双年展的框架,是上海双年展固有的问题线索的逻辑推进,同时也是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空间所提供的物理可能性。
本次双年展我们将优先考虑所邀请的城市和上海本身的关联,同时也会关注这些城市和“重新发电”这一主题的关联性,甚至一些名声未必显赫的小城市也可能纳入视野。操作模式上将采用和相应城市的文化组织机构合作的方式,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开辟城市馆展区,或落实在上海其它艺术场馆空间。目前,这一构想已经得到不少重要城市的相关合作机构的积极响应,如:孟买、伊斯坦布尔、德黑兰、香港、台北、伦敦、巴塞罗那、乌兰巴托、柏林等。
(五)开幕表演《触电》
新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紧靠黄浦江畔,置身世博园江南广场,是一个完美的剧场。开幕当晚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多媒体表演将把这里变成感性互动、能量共振的剧场。出现在美术馆主入口立面的超大型多媒体3D Mapping投影表演,将追溯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从洋务运动中上海南市的第一盏电灯到发电厂,到世博会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然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多种戏剧、现代舞、行为艺术、多媒体迷幻灯光秀、互动表演等同时进行,将把这里变成一个汇聚各种视听盛宴的集市,勾连起一整代人的工厂记忆。这个表演中尚有大量目前不便公开的亮点,将给从专业人士到普通市民的人群带来惊喜。
(六)教育项目《圆明学园》
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已经内在地包含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将各类国际双年展中常见的理论研讨会、讲座、交流编织在一个短期学院的框架中。它将是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秋季学院,将从上海双年展布展期间开班。我们将邀请国际知名专家现场授课,同时展开网校教育,学员结业后将获得结业证书。
这个秋季学院以“圆明学园”为名,“圆”在这里是圆满、完全彻底和循环交互的意思,“明”则是“启蒙”,“学园”无疑指向的是柏拉图式的智慧和批判的共同体。“圆明学园”表明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是一个学习者共同体的自治行为,它是价值交换与传递的平台。
“圆明学园”的课程设置将包括:面向青年艺术家的“跨媒体艺术大师班”、与上海各社区合作的“生命教育与艺术治疗社区课程”、“儿童创造力开发班”、“大众媒体艺文记者培训班”等。
【编辑:冯漫雨】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