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化研究学者讲述庞薰琹及决澜社
0条评论 2012-04-29 13:44:1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讲座现场

 

炎黄艺术馆举行“庞薰琹与决澜社研究专题”讲座第二场

 

中国民生银行资助炎黄艺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庞薰琹大型艺术展”今天推出“庞薰琹与决澜社研究”专题讲座第二场 “庞薰琹的艺术理想和时代选择”。主讲人臧杰为民国文化研究者,良友书坊主编。作为年轻有为的跨界批评家,他不仅致力于民国文化史的著述和传播,对于庞薰琹及决澜社的艺术也有很深的研究。其著作《民国美术先锋—决澜社艺术家群像》已经成为研究庞薰琹早期美术的重要著作。

 

臧杰此次讲座,主要通过庞薰琹的个人历史谱系的考察,展示庞薰琹的艺术和其时代的关系。臧杰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庞薰琹从曾祖父起的家族谱系,通过其家族历史的介绍,给观众理清了庞薰琹的家庭成长环境。接着,臧杰以庞薰琹去法国留学学习美术为分界点,结合庞薰琹的艺术创作进行历史阐述。

 

臧杰认为,庞薰琹去法国留学是一种“游学”的状态。其实庞薰琹在当时并没有接受最为正规的学院美术教育。但是他的悟性非常好,在“泡咖啡馆”的生活状态下,对于当时在法国最现代的艺术有非常好的领悟能力。庞薰琹当时的习作便显示出他的艺术特点,没有西画形式却有西画感觉。这为他后来的“中西融合”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臧杰同时认为,庞薰琹回国之后推动的“决澜社”运动其实在当时是失败的。一方面,决澜社构成比较松散,艺术风格却非常多元而混乱;另一方面,决澜社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与当时“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相违背。而这种现代主义的追求,在庞薰琹以后的岁月里带来了种种事业的不如意。臧杰特别提到,庞薰琹在20世纪四十年代去贵州山区考察后创作的以《贵州山民图》为代表的系列水彩作品,既有西方写实的空间感,又有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其实是中西融合的完美体现。今天看来仍是一座高峰。

 

对于讲座后观众的提问,臧杰一一作出了耐心的解释和回答。他觉得庞薰琹的艺术价值在当代社会仍然被低估。以中国当代艺术“85新潮”为例,同样是学习西方的艺术创作,庞薰琹那一代人是亲临实地感受和研习;而“85”新潮那一代人则多是通过看二手的印刷品,学习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所以,对于庞薰琹那一代人的艺术价值,我们仍需要一个重新挖掘和认识的过程。在观众的掌声中,“庞薰琹与决澜社研究专题”讲座第二场圆满结束。

 

编辑:陈耀杰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