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场重量级展览昨天下午同时开幕,展出关山月、傅抱石、华君武近四百件作品
昨天,关山月美术馆用四场重量级的展览,迎来了自己的15周岁生日——“山月丹青——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江山如此多娇——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精品展”、“漫画一生——华君武作品展”、“关山月美术馆建馆15周年文献展”。文化部、中国文联及省市有关领导,还有关山月先生的女儿关怡出席了昨天下午的开幕式。
关山月先生于1997年决定将其代表画作共813幅捐赠给深圳,由此,深圳决定筹建以关山月先生命名的公益性美术馆,这开创了将名家个人纪念馆与公共美术馆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经过15年的努力,关山月美术馆于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深圳首座“全国重点美术馆”。
关山月:“不动便没有画”
“山月丹青——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一展以关山月先生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陈列了他各时期代表作品80余件,辅以相关的手稿书信、书刊、剪报、相片等文献,力图呈现先生作为中国画大家的艺术历程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趣致。关山月原名泽霈,原籍广东阳江,“山月”是他1935年进入“春睡画院”学画以后,老师高剑父为他取的名字。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关山月便开始了他“为人生的艺术”的创作生涯,1940年1月,他在澳门举办了以“抗战”为主题的首场个人画展。新中国成立后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关山月在广州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并坚持深入生活,把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作为创作目标。从上世纪50年代的《新开发的公路》、《山村跃进图》到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前期的《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关山月几乎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令人记忆犹新的作品。 “不动便没有画”是关山月激励自我的一句名言,在其艺术生涯的最后二十年,自况“平生塞北江南”的关山月仍然坚持外出写生,并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南国边陲的西沙群岛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完成了大量具有探索意味的作品。如何将传统的中国画语言与西方的视觉经验结合起来,呈现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是关山月始终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方向。
“关山月和傅抱石均为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巨峰。二位先生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是家喻户晓的巨作,也是美术史上的一件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据介绍,1959年9月,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傅抱石与关山月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意,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作的稿图《毛泽东沁园春·雪词意图》正是本次的展作之一。关山月与傅抱石两位大师的交往亦有历史,本次展览将他们之间的交友经历进行整理和阐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力图再现二位中国画大师在艺术创作上的共同追求和相惜相知之情。
傅抱石:“笔墨不能不变”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傅抱石先生创作的《潇潇暮雨》、《镜泊飞泉》等山水画作里,天地山川的雄奇峻险无处不在,苍茫之间仿生孤寂,正应了陈子昂的这段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精品展”展出傅抱石国画作品61件,傅抱石不仅是开创一代新风的国画艺术大师,也是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奠基人,杰出的金石篆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山水画上成就巨大,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独创的“抱石皴”以不同于传统的中锋与侧锋笔法,造就了其大气磅礴、笔墨豪迈的山水画,苍茫迷离的雄浑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山水画的布局上,傅抱石常常将山峰的峰顶伸出纸外,或者顶着画纸上边,故不太留出天空,打破传统的格局,形成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他居住四川八年,创作发生了飞跃的长进,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远行写生,推动了他创作生涯上的三变。长期深入体察真山真水,他自然摆脱了古人的笔墨。所绘云烟迷雾,壮丽沉雄。创作章法不落常套,善于把水﹑墨﹑色融合为一体。他紧跟时代、大胆革新,以“思想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重要论述,引领20世纪中期中国画的发展潮流。
1932年,年轻有为的傅抱石得到徐悲鸿的推荐公费留学日本。“我的画确实吸收了日本画和水彩画的某些技法,至于像不像中国画,后人自有定论!中国画总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吸收东洋画的优点,消化之后,为我所用啊!”傅抱石曾经这么说过,古今中外,他都有所借鉴。“他不在画人,而在画心境,在表现人生的际遇,表达画家对他们的理解与共鸣。”著名美术理论家何怀硕说,傅抱石擅于画人,更擅于刻画历史人物的心境。《屈原》、《杜甫像》、《李太白像》、《竹林七贤》展厅里的这几幅作品,刻画了这些历史人物悲愤、抑郁、不满现实、萧疏放逸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可名状的哀伤与沉重,通过傅抱石朴素沉着、平实无华的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华君武:讽刺漫画“对事不对人”
华君武是漫画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他的漫画紧扣时代脉搏,构思幽默机智,富于战斗性和哲理性,沿着大众化和民族化的方向形成浓厚的中国气派。本次展出上海美术馆馆藏华君武漫画作品196件,包括《漫画猪八戒》、《疑难杂症》、《生活拾趣》系列等。华君武漫画中爱用打油诗和顺口溜,这是他追求漫画民族化和大众化的一种方法。“诗书画这一民族绘画特色是中华民族所独创的,对我是一种启发……我不会写诗,即使学了,那种七言古诗也配不了现代的讽刺漫画,老百姓也看不懂,慢慢我就想到打油诗和顺口溜。”华君武曾经这么说过。他自称所创作的漫画可以分为“上海阶段”、“延安阶段”、“东北阶段”, 1949年迁居北京后便算是“北京阶段”。
1930年,还在念中学的华君武,在《浙江日报》上刊发了他的第一幅漫画《江南》,自此开启漫画人生。上海的漫画家老前辈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叶浅予等人对他影响很大。1938年,“八·一三”事件后,华君武在友人的帮助下抵达延安,一直居住到1945年。在此期间,华君武开始收集老百姓语言应用于创作当中,这是他的漫画逐渐向民族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华君武主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刊发“内部讽刺画”。“文革”期间,他首当其冲挨了很长时间的批斗。“文革”结束后重拾漫画创作,并开始了富有专题性和连续性的创作。《笑林广告》、《东郭寓言》、《疑难杂症》、《生活拾趣》和《漫画猪八戒》等一系列鞭策现实的漫画作品,深受读者的认识和注意。“我觉得‘对事不对人’应当是讽刺漫画的一个原则。漫画讽刺的是某种思想或某种作风,而不是具体地讽刺某一个人,也就是说它可以把一种错误思想画出来,但不去丑化具体的人。”华君武曾经如此评价自己的漫画创作。
【编辑:陈耀杰】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