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自‘92北京国际拍卖会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得以迅速发展,历经二十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增长1.9万余倍,2009年,文物艺术品单件成交价迈进“亿元时代”,中国也毋庸置疑的成为了世界重要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但是,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20年发展的耀眼光芒下,如何从“数量增长”转向更高层次的“质量增长”,为社会提供更加值得信赖的拍卖服务,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今后拍卖行业规范、持续发展需要回答的历史问题。为此,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于2011年启动了一场完全不同以往的企业评选。
中国拍卖行业首次关注“流程规范”的评选
2012年8月15日中拍协在雅昌艺术网上发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达标评定”结果公示的新闻, 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杭州西泠等许多耳熟能详的国内重量级拍卖企业都出现在该名单上。当天,在这个包括44家企业的公示名单中,一些企业甚至已经按耐不住激动,开始在微博上提前庆祝。
这个备受国内主要艺术品拍卖企业看重的评定实际上就是2011年9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启动的“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自1992年恢复发展以来,首次针对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专业评定。整个评定跨越2011秋拍和2012春拍两季大拍,历经企业申报、资料审核、现场核查等阶段,先后历时一年,出动700多人次,经过层层审核,最终从74家参评企业中评选出了44家“达标企业”。
谈到这次评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表示,此次评选不同于以往任何机构、社会媒体的各类“成交排行”或“指数排行”,“不论规模,仅评程序”,是中国拍卖行业首次关注企业流程规范的评选,专注于对拍卖企业业务规范度的评价和对企业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的审核,力图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公众观察评价拍卖企业提供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因为, “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发展不在企业数量,不在从业者人数,更不在营业规模,而在于是否健康、有序。通过达标评定活动,我们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企业,一个规范的、健康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告诉社会,一个规范的、标准的、一个想要做百年老店的拍卖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为此,这次评定秉承了对买家、卖家、企业“三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中国拍卖行业标准,同时也是艺术品市场领域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设计了多达116项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对业务流程的细化和要求延伸到了艺术品拍卖企业的“前厅”—拍卖会和“后堂”—库房等客户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环节。
“实际上,作为此次评定活动基础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自2010年7月1日实施以来,得到行业和拍卖企业的认可,36家企业主动承诺执行规程,中拍协也先后组织了一百多位企业高管对标准进行系统学习。不少拍卖企业老总更是带领员工对照企业内部流程,调整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中拍协副秘书长欧阳树英告诉雅昌艺术网, “达标评定与《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一以贯之,评定活动对流程的关注和重视,其实正是拍卖行业经历20年自然生长到进入标准化时代的必然”。
文物艺术品拍卖由自然生长到标准化时代的必然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1992年首场北京国际拍卖会开始,已经整整走过了20个年头。这2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没有经验,到初步走上规范,从1997年颁布的《拍卖法》到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真正实现有章可循,并正式进入标准化时代。
92拍卖会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先河。 当时,92拍卖会经多方联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北京市文物商店和中国文物商店总店等提供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2188件文物进行拍卖。此场拍卖会虽然成交金额仅300多万,但对于文物政策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由此起步。
1995年6月国家商业部紧跟中央改革开放部署,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牵头成立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了行业系统的组织领导,引导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健康、规范的轨道上发展前进。
1997年国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规定:“委托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应当经拍卖人住所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鉴定、许可。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的,应当有一千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有具有文物拍卖专业知识的人员。这部法律的颁发与实施,首次使中国拍卖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同时因为加强了文物行政部门与商务部门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同抓共管,确保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与健康发展。
2002年国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3年5月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列》。新《文物保护法》第五章第五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文物。第五十四条规定:“依法设立的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的,应当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颁发的文物拍卖许可证。”
2003年7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对文物拍卖的程序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至此,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历经10年摸索,成功地写入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对发展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挥了极大的政策支撑。
2006年起,我国拍卖行业开始着手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2007年商务部指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起草制订《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行业标准。经过近4年的努力,先后征求文化部、工商局、文物局、中国消费协会等单位的意见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7月1日《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正式实施,这是拍卖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使拍卖企业实现拍卖活动有章可循,走上规范经营的道路,中国拍卖业从此进入标准化时代。
现在,已走过了20个春秋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从目前的现状看,文物艺术品拍卖现在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七、八家拍卖公司,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但从发展的角度讲,除了交易额上的比拼外,取得买家、卖家信任的,最主要还是看谁比谁更规范、更有信誉已成为很多企业都形成有别于其他拍卖公司独特竞争力的共识。
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的发布,让中国的拍卖业正式进入标准化时代。“尽管只是一部推荐性标准,但对于文物艺术品这样一个历来以“小家庭作坊”式沿承下来的市场领域来说,具有积极的示范性、引导性作用,对于打破拍卖行业粗放型、经营型经营传统的局限性,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规范性作用,为帮助消费者认可拍卖公司的服务质量,创造了基本的参照标准和条件;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更好的规范执业和规避法律风险,提供了基本保障。”中拍协艺委会主任王雁南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