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改变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格局
0条评论 2012-11-12 11:11:26 来源:青年报 作者:沈梦雪 

林一平:

初入艺海创上海文物艺术品首拍

1990年我们受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处委托,处理一刑事案件案犯的贼物。该案犯喜好收藏,有几百件古玩及艺术品。于是,按当时的处理程序,剩下连文物商店都不要的、本归旧货商店处理的物品,按当时罚没物资送拍卖行的要求处理。等我们按程式登公告、做展示,将要拍卖前夕,有关部门以涉及超限文物为由,一纸通知要求取消拍卖。当时,我想我们程式合法加之年少气盛,决定不予理睬,准备拍卖。怎料,一级级压下来,于是我只好和同事们在1990年的11月24日拍卖当天站在上海工人文化宫小剧场向众多神情茫然、怒气冲冲的竞买人打招呼、发钞票。“对不起,让您白跑一趟,5元的拍卖门票,退还10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过1992年4月25日那场全市轰动的BP机吉祥号码拍卖后,我们上海拍卖行声名鹊起,加之当时文物政策在邓小平通知南巡讲话之后,也出现了些许松动。于是我在公司业务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迅速统一了思想,决定组织好这次拍卖会。

果然如是,拍卖前两天前来看样、咨询的人就已经络绎不绝。他们对于这首场“艺拍”充满热情、对于那些文物艺术品如数家珍。不过还是有不少收藏人士对于1990年的那次取消拍卖还心有余悸,著名书法家洪丕谟先生就问我:“你们不会又取消拍卖吧?”这一问既让我哭笑不得,又倍感欣喜,毕竟我们上拍还是让这些收藏人士印象深刻的。

1992年6月6日下午1时30分,我站在上海水晶宫娱乐总会三楼宴会厅的拍卖台上,望着台下两百多竞拍者,心潮澎湃。一时四十分,拍卖开始。场内号牌此起彼伏、竞价激烈。一幅朱屹瞻的扇面从四十元起拍,经过激烈争夺直至两千元方才落槌的景象,至今仍为当时在场的著名邮票收藏家唐无忌先生所称道。当时有位手持150号号牌的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广东小姐一人竞得了许多标的后,对媒体说:“第一场拍卖,肯定有专家来,他们竞争的东西,我就一定要拍下来。”其流露的投资收藏意识和竞买窍门着实令人难忘。

最后,整场拍卖会以成交率74%的结果落下了上海恢复拍卖后的首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的帷幕。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