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永乐秋拍:逸居长物
0条评论
2012-11-14 17:33:29 来源:99艺术专稿
清早期 德化窑白釉鼎式香炉
清乾隆 竹雕报春图香筒
中国明清士人文化,源自汉代黄老之术,其后经以药、酒、姿言、神韵为代表的魏晋玄学风度发扬,并为唐代禅学所吸收,于宋代被苏轼、米芾等人大力推广,掀起了文人艺术与生活的浪潮,至明清时期终发展成包括诗文、绘画、品茗、饮酒、琴曲、对弈、游历、收藏、品鉴在内的庞大而完整的士大夫文化生活体系,遗存至今即体现为精神层面的文字与物质层面的书画、器具。
“长物”一词,源自魏晋时期《晋书•王恭传》,于明末文震亨取为其书之名,《长物志》遂传天下。所谓“长物”,皆文人清赏生活之物,“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沈春泽“长物志序”)。明清士人,借品鉴长物品鉴世人,构建人格理想,标举人格的完善,依靠物质的内在文化建立自身的独特人格,营造出一个入世者的精神世外桃源,而这一切的建立皆赖于对长物的品鉴与选择。“逸居长物”所遴选之藏品,即为如是。
士人文化于清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提倡下达到高峰,士人文化成为宫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乾隆楠木雕灵芝纹如意,取大块金丝楠木雕就,气味清香,工艺考究,雕琢灵芝寓意长生。清早期德化窑白釉竹节箫,与北京故宫清宫旧藏品相似(参见《故宫陶瓷馆》下),胎质缜密,釉色纯白,为德化窑少见乐器作品。清初周亮工《闽小记》,“德化瓷萧笛,色莹白,式亦精好......远出竹上”。清早期德化窑白釉鼎式香炉,取上古三代青铜器造型为模板,形制古朴,胎质细腻,白釉肥厚,原配木箱,锁钥俱全。清乾隆竹雕报春图香筒,雕刻人物衣着细腻,情景生动,其报春图画意少见于同类器题材。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