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月×日雪》
《晒谷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历了十年“文革美术”话语权力的极度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文革”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它抛弃了“文革美术”虚假的“高大全” 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伤痕美术以真诚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乡土自然主义的题材从“文革记忆”转向更宽泛的小人物生活和风土人情来表达普通人的真挚情感。
此次永乐秋拍“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艺术家程丛林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程丛林195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年移居德国,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及德国奥斯纳布名克大学。他是“伤痕美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代表作品有《1968年×月×日雪》、《1978年夏夜》、《华工船》等。程丛林关注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以朴实无华的写实主义艺术手法,描绘生活在大凉山彝民的生活片断。程丛林的作品用色凝重、单纯、强调画面深沉的色调感,使得人物形象的心理层面和视觉的效果强烈。 正如1991年创作的作品《晒谷子》(Lot 537),描绘的是一个秋季的劳动场景:母亲背着年幼的孩子在午日的阳光下翻晒着金黄色的稻谷,画面散发着唯美动人的怀旧气息。画家以厚重的大笔触,丰富的色彩层次与画面肌理描绘农舍的院墙与土地,他们是如此的厚实而饱满,仿佛充满了生命一般,在斑驳沧桑的表皮下,血脉流淌。 彝族母子沐浴在一片柔和的丰收的金色之中,母亲熟练自如地翻洒着稻谷,小孩子好奇地观察着母亲的一举一动。画家满怀深情地呈现村民朴素的外貌和内心朴质的美感。不同于同时期写实艺术家逼真还原的写实技法,程丛林运用其特有的厚重色块,大量使用其标志性的土黄、黑色来绘制画面,显得凝重深沉,具有印象派风格,将个人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被描绘的对象中来。 因此,画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画家提纯过的象征符号,充满对于艺术家当时所处时代与生存状态的隐喻。 程丛林藉由刻画乡村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入微地从平淡中铺陈出叙事性的绘画情节,如同十九世纪苏联写实主义画派一般,作品中流露出深厚的文学气息。作品虽描绘的是普通的生活片段却给人以严肃、庄重和崇高之感。作品构图完整,以人物造型整体概括并着意追求深厚,体现了程丛林对人的理性沉思,其悲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学意义,使观者了解到另一个场域里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现实的生存状态。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