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周刊:成本1亿不到,最后卖出5亿,里面的运作策略是怎样的?
石金柱:当时这批书画先通过香港的《名家翰墨》出版。《名家翰墨》是专门给美术馆、专业机构出版中国近现代大家作品的权威出版社,可信度高。这次的出版,实际上是用《名家翰墨》积累的社会知名度来给这批书画做广告。加上在2011年春季艺术市场的高峰期,通过国内文物经营系统组建成立的北京翰海这一平台出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役加大了老板们投资名家书画精品的信心。
买家抱团“厮杀”各大拍场利于把名家精品引入广东
收藏周刊:广东人在这个时机出手证明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偏好?
石金柱:证明了他们的睿智,人舍我取的魄力。尤其是佛山的大藏家,他们避开岭南的东西,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去买近当代一线大师的精品。因为岭南的东西升值没有北方大家的迅猛,且流通性没那么强。东莞的大藏家也是,已经去地域化,只要是一线大名家的精品都有兴趣。
收藏周刊:下一步,广东的大藏家会有什么动静呢?
石金柱:现在北方的大拍,都能看到来自东莞、佛山、顺德、广州等买家的身影,他们都是组团上去的。原来都说好的,拍场上不要“互相残杀”,但一见到好东西又忍不住了,为免因当面争夺造成的尴尬,有的买家就躲到酒店房间里通过电话竞投,非要一决高下。从好的一方面想,这也是把大家名家的精品引入广州,提升了本地的收藏水平。
不少房地产、酒楼、旅游业老板通过做艺术品投资带来财富人脉
收藏周刊:与北方相比,广东的艺术品投资基金都比较低调。
石金柱:北方的基金如雅盈基金,收藏有仇英的山水、乾隆宝刀、黄庭坚的《砥柱铭》等重器。除了仇英的山水和乾隆宝刀略有盈余外,其他都严重亏本。失败的原因就是太高调了,基金的操作就像股票一样,要暗暗建仓,买东西时不宜张扬,实际操作是,买什么就打压什么。
收藏周刊:那东莞的艺术基金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
石金柱:有做房地产、酒楼、旅游等方面的,通过做艺术品投资不仅带来财富的升值,更能提升他们的品位和人脉资源。
收藏周刊:他们还通过什么经营方式在艺术品上获益呢?
石金柱:他们自己也在北京等地做拍卖行,但收益没有与大拍卖行合作的大,因为新的拍卖行影响力有限,客户资源也不够。
链接
包铭山
资深收藏大鳄,新疆广汇集团广汇美术馆馆长。张大千的《侍女》,林风眠的《仕女》、《山水》以及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等作品均被他收入囊中。
刘益谦
现任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坐拥15家上市公司共2.5亿法人股。收藏有王羲之的《平安帖》3亿,宋徽宗真迹《写生珍禽图》6171.2万元,宋人《瑞应图》5824万元,《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8344万元等等。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