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川——诞辰百年艺术纪念
林达川 珠江大桥
今年适逢林达川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怀揣着对这位前辈艺术家的崇敬之情,泓盛隆重推出两幅林达川不同时期的经典之作。其中,创作于1980年的(Lot 1529)《珠江大桥》,是其晚年的油画佳作,画面运用了西方式的写生手法展现了珠江大桥的宏伟气势。全景的视点和构图的方式,也是林达川展现大桥完整美感的最佳手段之一。该幅作品曾在《大璞不雕:林达川油画作品集》中出版,并展出于“大璞不雕——林达川油画艺术”等展览。此外,林达川早年留学归国不久后的油画作品《新安江》也将在此次秋拍中亮相,届时敬请广大藏家期待。
关良专题
关良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中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画个性鲜明、独此一家,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与他类比的画家。关良的戏剧人物画即使不署名仍能让人一望便知,难以忘怀。可以说,这是关良艺术创作的一个胜利,李小山更是说“关良开创了一条创作的途径,同时又把它堵住了。”泓盛此次上拍的两件关良作品,一件(Lot 1521)《德国风景》,一件(Lot 1522)《戏剧人物》,一西一中,各具特色。关良早年画油画,后画戏剧人物水墨画,他的水墨画和油画一脉相通,正因为有此双翼,他的艺术才能远腾高飞。关良访德期间的这件《德国风景》,色调明快,意境清新,呈现出与其戏剧人物画截然不同的风格样貌,观之让人眼前一亮。而《戏剧人物》则以关良经典的诠释,让人一品画中大舞台上的浮生百态,趣味无穷。两幅作品均来源正确、流传有序,值得藏家瞩目。
经典油画
吴作人的油画作品(Lot 1532)《大连星海公园》(1954年),是其在中央美术美学院任教期间的得意之作。整个画中加入了东方的写意精神,作者用笔轻松,技巧纯熟,用中国画写意的笔触,提炼概括。外光色彩的捕捉上具有印象派的典型作风,而色调搭配和平面化的处理手法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周碧初是20世纪中国油画的先驱之一,他曾远渡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师从印象派名家欧内斯特,潜心研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印象派画风。周碧初的三幅风景题材作品,来源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其中(Lot 1518)《太湖疗养院》(1961年)绘画内容的丰富充实、技艺个性的纯熟练达,充分体现了周碧初卓越的艺术洞察力和表现力。同年作品《湖边初秋》(1961年)景物整体结构质朴,风格明朗,色彩协调而丰富,气氛淳和而蕴藉。这两幅作品都曾出版于《周碧初作品与文献集》,作品来源确切,值得广大藏家关注。
余本的油画作品无论在静物还是在风景题材的油画创作上,都展现出有别他人的自信与诠释,在选题、布局、色彩上都经过充分酝酿,以体现出自已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此次上拍的4幅余本作品皆创作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其中余本的油画静物作品(Lot 1510)《桃花》(1946年),由家属直接提供,曾在《余本》、《余本作品及文献个辑》等画册中出版。此外,另外3幅作品《港湾风景》(1950年)、《市镇》(1949年)和《树林》(1943年)也将一一呈现。
陈逸飞“海上风情系列”的代表之作(Lot 1535)《深闺》也将亮相本次泓盛秋拍,作品以精彩的写实技巧发挥唯美浪漫的古典主义风貌。仕女华丽的扮相、欲擒故纵的掩面、光影斑驳的鸟笼、暖光低沉的庸懒,无不以抒情的诗意一展十里洋场流金岁月的雅致风韵。斯人已逝,唯艺术长存。当我们意识到,唯有陈逸飞,这位土生土长的上海大画家,才能将这一独具海派文化特质的绘画题材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深闺》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翘首以盼吗?
经典水彩画
2012年,泓盛以重估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名家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为己任,于此次秋拍倾情推出潘思同、李詠森、萧淑芳及佚名画家的水彩佳作共33幅。这些作品均保存完好,来源有序,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广大藏家也可以借此机会一睹中国前辈水彩画家流光溢彩的水彩画技法和对景写生的真挚表达。
朱铭雕塑
泓盛此次隆重推出著名雕塑家朱铭的三件雕刻作品(Lot 1537)《牧归》、《太极系列——十字手》、《人间系列——裙的故事》,分别代表了朱铭三段最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即早期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木雕,中期大刀阔斧、气势磅礴的“太极系列”,以及近期世俗活泼、耐人寻味的“人间系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朱铭雕刻语言的成熟演变,并藉此了解朱铭艺术风格的总体样貌。三件作品均附画廊作品保证书,来源正确可靠,泓盛将呈现朱铭最为精彩的作品,以飨广大藏家。
泓盛的油画雕塑专场一直以来崇尚历史溯源,注重学术研究,力求以作品经典为本,以来源确凿为真。为了满足广大藏家的需求,同时为了让这些作品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泓盛将秉承专业的学术态度一直为之努力。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