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拍:寒潮未退亮点稀疏
0条评论 2013-01-04 09:14:5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行之

盘整仍在继续,篆刻和古籍拍卖成为逆势上扬的新板块

随着今天西泠拍卖在杭州的落槌,今年的秋拍也在遍布全国的寒潮中落下帷幕。艺术品拍卖市场早已不似2010年前的热火朝天,盘整仍在继续,涉入市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丝丝凉意。但从另一个方面讲,眼前的盘整也是这个嘈杂市场的一剂清凉,让藏家、拍卖行与卖家共同思索如何将市场进一步推向健康与规范。

从秋拍前的“征集难”到秋拍中的成交额萎缩、大量名件佳构流拍,种种迹象都折射出市场下滑走势。主力板块的不景气,让从业者将目光投向几个新板块,在寒潮之中点亮星星之火。

寒意笼罩

2010年被看作国内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的年份,仅在当年,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完成交易的亿元拍品就有十余件之多。而今,短短两年过去,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主力之一的中国书画,今年过亿拍品仅有王振鹏以1.012亿元在北京保利成交的《江山胜览图》。虽然高价拍品不是市场健康与否的指向标,但仍能对人们的心理预期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各大拍卖行秋拍纷纷结束,成绩单也一一出路。中国拍卖行的三大巨头之一嘉德总成交17.45亿,北京保利总成交23.1亿元;北京匡时则交出9.32亿的成绩单。以上三个数字对应其于去年秋拍成交总额为38.5亿元、49亿元、18亿元皆进一步下滑。

就中国书画门类中的标志性拍品张大千与齐白石的画作而言,近两年来这些作品屡屡出现,并有行家炒作因素。当市场处于逆势之时成交可能出现困难。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出现在嘉德“大观”专场中的张大千致张群《山水花卉册》册页(二十四开)。该作估价2200万至3200万元,最终成交价只有2530万元。其竞价热度已经与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大拍卖行的成交额降低,一定程度上也与小拍卖行涌入,分散了利润有关。”一位具有30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书画经纪人对记者分析道,“市场变化是正常的,也没有媒体猜测的那么剧烈。而现在所谓细分市场、小众市场的言论也不一定正确。”在他看来,“今年的一大问题是大量的拍卖行涌现,秋拍场次急剧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买家情绪,也稀释了成交量。”

当下,一旦一块未经规范的市场润田显现,人们就容易一窝蜂上前。而目前的乱象一定程度上也与监管的缺位、市场的欠成熟有关。“监管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失效,而另一些需要加以监督的区域则是监管缺位。”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