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拍:寒潮未退亮点稀疏
0条评论 2013-01-04 09:14:5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行之

新的亮点

在拍场传统主力成交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各大拍卖行纷纷开拓一些新兴门类,力图制造亮点。

“当代海派篆刻”就是上海朵云轩今年开辟的新门类。在上海市收藏鉴赏协会副秘书长、朵云轩金石拍卖的组织者袁慧敏看来,在书画作品屡创高价的当下,金石篆刻仍旧是一片价值洼地。

而就金石篆刻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而言,传统文人往往讲究书、画、印一体。比之书画,篆刻具有更抽象、审美意趣高的特点。但因为其涉及各个朝代的古文字以及将所有艺术变化融于方寸之间的线条与章法上,其鉴赏的门槛相对较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收藏市场的冷门。

12月29日的“当代海派篆刻”专场拍卖汇集了30位海上知名篆刻印章80方,总估价仅为80万元。其中包括韩天衡、孙慰祖、徐云叔、李昊等名家作品。记者在此次拍卖的现场看到,相比朵云轩其他场次的拍卖,这次拍卖的人气仍旧不高。但其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说服力的作品仍旧有众多买家争抢。其中,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一方估价为5万的印章“玉树临风”在买家的竞价中一路走高至12万成交,为现场为数不多的高价拍品之一。

除了首开当代篆刻作品拍卖的朵云轩,“历史文献”也是今年秋拍当中的一大亮点。北京匡时今年推出“南长街54号梁启超档案”,声势不小。经过周密策划与广泛宣传,如联合清华大学、中华书局进行书籍出版、高校展览等诸多环节,该批拍品在秋拍之前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秋拍中,该批档案共200多个标的最终以6709.2万元的总价成交。比年中时匡时总经理董国强5000万元的预期高出不少。

而一份以闽南方言清楚标注出钓鱼岛隶属中国领土的1867年伦敦原版初印《大清国地理全图》则在上海泓盛以11.5万元的价格成交。

事实上,文献类拍品的内容较广,信札手迹、文献著录、金石拓片、书籍画册、老照片等都可以视为这一品类。近两年,在艺术品拍卖业绩下滑的趋势下,古籍拍卖则成为逆市上扬的一抹亮色。在业界专家看来,去年创下古籍拍卖最高价格的“过云楼”藏书则是撬动文献类收藏升值的重要杠杆。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税收与买家资源开始为各大拍卖行所看重,并将进军香港作为其长期战略。今年秋拍,保利与嘉德就出征香港,进行首拍。本月,在内地拍卖行中排名第三的匡时又宣布与上海恒利合并,组建新的匡时拍卖。匡时总经理董国强向媒体表示,合并意图之一也在于整合资源,以便进入香港市场。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