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价格跑偏,何时才能回归理性?
0条评论 2013-01-04 11:20:29 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2011年于中嘉拍卖公司拍得2.2亿元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2012年1月,这件拍品被曝“穿越”:在汉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还没发明呢。

2012年7月于一档寻宝节目中,号称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现身,把观众给逗乐了。

2012年6月于保利春拍拍得2.93亿元的李可染《万山红遍》。这幅作品是李可染7幅“万山红遍”题材作品中尺寸最大、最为精彩的,画上题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其中画面的红用的是乾隆年的朱砂绘就。

2012年6月于匡时春拍拍得2.162亿元的“过云楼”藏书,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80卷领衔,共170余种近500册。

2012年10月于苏富比香港秋拍上流拍的岳敏君《后花园》。

近年来,游资的入场改变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玩法”。很长一段时间,艺术品价格跑偏,掀起的“钱”潮蔚为壮观,而很少有人沉下心认知、发现与欣赏艺术,以致于拍场闹腾、创作下降、赝品泛滥、鉴定混乱……虽说艺术品的稀缺性影响市场价格波动,但并非所有艺术品皆因稀缺就会价格无限上涨,最终决定价格的还是艺术价值。尤其自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的2012年,艺术品价格经历一轮普涨,回归理性当是大势所趋;而那些鱼目混珠者,也终将原形毕露。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