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藏书掀起南北争夺战
事件
2012年6月4日晚,由宋版孤本《锦绣万花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在北京匡时春拍上以2.16亿元(含佣金)成交,创中国古籍善本拍卖最高纪录。论其竞拍过程,其实有些波澜不惊,1.8亿元起拍,1.88亿元落槌,其间区区三次竞价。谁料,好戏在后头。围绕“过云楼”藏书花落谁家,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南北争夺战。
先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迫不及待宣布竞拍成功,再是北京大学杀了出来,宣布行使优先购买权,以同样的竞买价格成为该批藏书的购买人。随即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南京图书馆向北京市文物局的致函又一次让剧情发生惊天逆转。致函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竞拍“过云楼”并非商业行为,而是政府支持下的行为,有文博单位的参与。江苏省政府确定此项收购由国有文博单位南京图书馆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实施,由南京图书馆收藏。一时间,“过云楼”藏书的归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直至6月21日下午,国家文物局仲裁“过云楼”藏书终归江苏,这出戏才算告一段落。
点评
这年头,争夺标杆性拍品足以给脸上贴金,掀起轰动的广告效应。1987年东京一家保险公司以2475万英镑购入梵高的《向日葵》、2000年保利集团以3141万港币购得在香港拍卖的三件圆明园兽首,均成为高明的广告策划案例。对于“过云楼”藏书掀起的这场南北争夺战,我们却不愿有这样的揣测,而是希望通过双方这份执着的“争”,给社会留下深远的文化效应。毕竟,“过云楼”不同于寻常艺术品,这是一批国宝级藏书,对它而言,重要的不是成交与否,以什么价格成交,而是买家懂不懂“过云楼”本身,又能否担起延续与保护这批国宝级藏书的责任。稍显可惜的是,这厢,争夺“过云楼”藏书正酣,那厢,苏州“过云楼”那幢古朴的藏书楼怕是成了被人遗忘的所在。
◆2.93亿元《万山红遍》引发“值不值”争议
事件
2012年6月3日晚,估价2.8亿元的李可染《万山红遍》,不负众望以2.93亿元在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成交。这创下今年中国艺术品春拍最高纪录,不想日后也创下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不过,由此引发的“值不值”争议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指出,画作中所用的乾隆年的朱砂,是成功的关键,这种红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神圣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甚至有人认为,靠着表面的装饰红能拍到这么高的价格,绝对是艺术市场“发烧”了,这恰恰成为反讽的例证。
点评
清宫朱砂染就的红确是一抹亮色,不过,红就是硬道理,多少有些荒谬。这种逻辑却不是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孤例。近年来,多少拍品因沾上“乾隆”、“石渠宝笈”等字眼而备受藏家追捧甚至是迷信,拍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倒为人们所忽略了。
◆中国当代艺术遭遇“滑铁卢”
事件
2012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夜场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黑色星期天”,以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更是集体遭遇滑铁卢,大多数作品以刚过估价落槌或低于最低估价成交,甚至还有作品流拍,这在前两年几乎是不可想象事。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