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汉代玉凳被曝“穿越”
事件
2012年1月,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最贵玉器——以2.2亿元成交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被曝“穿越”:在汉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还没发明呢!之所以席地而坐,与当时的服饰有关。据考证:当时人们内穿开裆裤,外罩“裳”,坐高凳十分不雅。凳子是在“胡人”的连裆裤传入后,到了唐朝才逐渐出现的。这么一来,“汉代玉凳”之说简直是无稽之谈。2月下旬,荒唐闹剧水落石出。“汉代玉凳”2010年产自邳州市,当初是作为高仿工艺品出售的,根据明代老件仿造,售价260万。
同类项
2012年7月,号称郑和下西洋装开水用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现身一档寻宝节目时,同样闹了笑话。破绽出在瓶底书有的“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大明永乐六年戊子秋”,太监怎会知道现任皇帝的庙号?当时,却有所谓“专家”为这件荒唐的藏品“保驾护航”、混淆视听。
点评
频频闹出的此等笑话一面让人乐不可支,笑叹“没文化真可怕”,一面胆战心惊,纳闷艺术圈究竟有多少猫腻。赝品为何层出,甚至“山寨”得越来越没有底线?这些赝品又为何轻而易举就能麻雀变凤凰?明显作假的拍品怎么就能拍出天价,到底是买家“人傻钱多”,还是卖家自买自卖有着“洗钱”乃至骗贷的嫌疑?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到底该怎么维护?这些拷问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与良知。
◆祁志龙打假摆乌龙
事件
2012年4月2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张祁志龙作品《消费形象37号》被艺术家本人称为赝品。祁志龙甚至阐述了这件作品是赝品的3个理由。4月14日,苏富比出具香港少励画廊的保证书证明这幅作品为真品。针对苏富比的声明,祁志龙及时给出回应,称由于他“记忆失位”,错将《消费形象37号》认为赝品,并向苏富比、少励画廊及作品所有人表示歉意。艺术家自己创作的作品也会认错?祁志龙的出尔反尔引起极大争议。
同类项
段正渠油画《烤火》也曾“死而复生”。2011年12月10日,画家段正渠在微博上称聚德拍卖以110万元拍出的油画《烤火》是假画,因为“原画挂在家里”,但没过多久,他又改了说辞,称那幅“假画”也是自己画的,但是张没画好的废画,当年他嘱托学生帮忙销毁,不想被偷偷藏起,最后卖掉。
点评
艺术家亲自打假也有“不靠谱”的时候。这或许不是艺术家本人的记忆力真的出了问题,而可能是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比如艺术家想要借此自我炒作、作品存在“代笔”、拍卖公司就此做了大量工作,艺术圈的水实在太深。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