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藏泡沫
过去人们习惯于将投资目标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确商业价值和社会共识的艺术品资源,但随着名人名作价格逐渐攀高,其投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那些目前不知名,但艺术水准高、具备市场潜力的新人新作,由于其价位比较低、风险比较低,更适合于普通投资者、收藏者。
回顾2012,文化艺术品的春秋两季拍卖成交额,同比201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秋季拍卖环比春季,成交额也是呈现下降态势,出现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形成的,比如经济形势的冷峻、关税事件、藏家的“惜卖”和买家的“惜买”等。
同时,偶尔蹒跚的价格走势也经常令投资者和业内人士们紧张不已:价格泡沫在悄然膨胀,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增长幅度仍然虚弱,曾经一度蹿升的中国购买力也开始流露出微弱的疲态。
AMMA推出的2012年春拍报告显示,2012年秋季将持续春季的整体谨慎环境。艺术品交易将回归到一个更传统的模式中,使成交价格和成交数据落在更真实的基础上。不论调整幅度大小都是在修正泡沫价格,这种真实的成交数据反映了近三年以来艺术品市场大规模扩容背后的实际情况。
欧债危机的存在、美国经济的不振等国际经济因素都影响着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而这使得中国文化艺术品拍卖的经济环境十分恶劣,另外对于基金的清理和规范等国内政策也都影响着艺术品的竞拍。海关从2012年4月以来强化对于进口艺术品的收税,它明显阻碍了文物的回流,也使得艺术品市场少了很多珍稀的藏品文物,或者使得珍稀文物溢价过高而流拍。十几年来,国家一直以来鼓励海外文物入境进行展览、拍卖,实行“复出境政策”。如果对带进来的文物艺术品都要上重税,则会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
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走过了审慎的2012年,相比前几年,2012年拍卖品市场显得更加成熟、理性,因此步伐显得更加缓慢,而这种情况也表明艺术品拍卖正在析出泡沫,使得价格更加趋于合理,而这无论是对藏家还是对买家都是利好消息。而即将面对迎来的2013,艺术品拍卖市场将会展现怎样的风貌呢?
分析人士认为,2013的拍卖品必定是多元主体,虽然一直以来中国书画都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是藏家的重要收藏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短缺,很多珍稀物品都将进入藏家的法眼,成为重要的拍卖物品,而价格在经济的发展态势下也不会太离谱,趋于温和和理性,但是同时也考验着藏家和买家。
同时,艺术品作为一种另类资产,其投资价值已形成共识。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00年到2011年间的迅速扩张,使得市场在还没能培育出足够且优质的收藏群体之前,已渗入了太多的投资甚至投机元素。2011年突然袭来的“阵痛”正好可以挤掉许多泡沫和水分。2012年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去泡沫”的过程,2013年,还将继续“去泡沫”的阶段,整体趋势会是好的东西价格继续攀升,中等的可以稳定持平,而差的东西恐怕就要一落千丈了。(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实习生 孙海燕)
僵尸股打水漂
如果说2012年的A股市场风云莫测,屡屡让人大跌眼镜,那么,2013年,投资者同样不应放松警惕,除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外,新的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实施后,大批僵尸股也极有可能成为股市的绞肉机。
“动真格”垃圾股遭重挫
1月4日,上交所风险警示板正式试运行。首批纳入该板交易的“风险警示股票”包括23家ST公司和20家*ST公司,目前暂无“退市整理股票”。
深交所退市整理板亦最快或于1月11日迎来首批“住户”,包括*ST炎黄以及*ST创智,这两家公司将在退市整理板度过30个交易日后被终止上市。自2007年*ST联谊、S*ST金荔等退市后5年来,A股市场中再次出现ST股退市。
根据沪深交易所今年6月28日修订的上市规则,2012年年报披露后,符合净资产为负数、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年度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等条件的公司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日前表示,证监会将对交易所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坚决防止所谓“放生”、“该退未退”等情形的出现。如果发现恢复上市申请材料中有造假现象,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必须重新审议。
渐趋严厉的退市制度已经让垃圾股感到寒风瑟瑟,上周五ST概念股在沪市微涨0.35%的情况下逆势跳水0.87%。当天,除去停牌的公司,39只在交易的风险警示股票中,逾8成下跌,1/3个股被击倒在跌停板上。
而在2012年,垃圾股却备受追捧。交易数据显示,全年ST板块上涨了13.74%,*ST板块上涨12.38%,大大超过沪深300指数同期上涨7.55%的表现。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