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自强
三彩载乐伎骆驼俑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文物鉴赏家赵自强:市面古瓷赝品多 科学鉴定不足信
在当今广州、华南乃至整个中国,要评选一下见过“国宝”级瓷器数量最多的人,赵自强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他从广州文物店的小师傅做起,逐渐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是个“淘宝”高手,穷乡僻壤的废品站、被人遗忘的库房角落、鱼龙混杂的旧货市场,处处是他“捡漏”的舞台;他是“国宝把门神”,凭借一双“火眼金睛”,镇守中国南大门的海关口岸,一次次地将伪装成工艺品的国宝级文物从文物贩子手中成功截留。上世纪90年代,他受聘为全国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确认专家组的成员,和耿宝昌、张浦生、陈华莎先生一起,历时五年,对全国博物馆馆藏一级古陶瓷做了全面鉴定和确认,可谓阅尽人间美瓷无数。
最近,已在鉴定界半“隐退”的赵自强,出现在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赏与投资实物研修班上,将毕生的鉴定经验凝结成“古陶瓷鉴定十二秘诀”,无私地与众学员分享。讲座之后,他与本报记者聊起自己纵横半个世纪的“淘宝”传奇,以及对当今瓷器收藏的独到见解。
大家简介
赵自强,1939年生,1961年开始从事文物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拜我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为师。1965年,他到北京故宫等文物单位学习文物鉴定知识,得到北京的老前辈、老专家耿宝昌、孙会元、李鸿庆、付大卣、赵嘉章等人的悉心指导。之后,他在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博物馆等文物单位从事文物出口鉴定、文物征集、议价、鉴定等工作。1993年至1997年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之聘进入全国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确认专家组(四人小组)工作,对全国文物、博物馆馆藏一级古陶瓷做了一次全面鉴定和确认。半个世纪以来,经其鉴定、确认、抢救过的文物多达几十万件,为保护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做出重大贡献。个人著作有《古陶瓷鉴定》。主编有《民间藏珍》、《芸窗清供》、《青瓷、青白瓷珍品》、《中国历代茶具》等。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