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调整期的投资策略
0条评论 2013-02-26 09:34:12 来源:齐鲁晚报 

\

2013年,依然是艺术品市场的“调整期”,收藏什么、如何收藏,让很多收藏界人士倍感困扰。初涉收藏者面对林林总总的艺术品,则更是雾里看花了。在行业专家的眼中,艺术品市场一直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目前是调整收藏心态的好时机。收藏爱好者们要保持“收藏艺术,点亮心灵”的良好心态,以兴趣和文化价值决定收藏的风向。如果盲目跟风追热点,则很有可能避免不了吃亏被“蛇”咬的结局。

印石

先从名家小件入手

福建寿山石、内蒙古巴林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和青田石,是约定俗成的“四大名石”。作为资源类藏品,随着前些年不断开采,数量越来越少,具有不可复制性和稀缺性,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赏玩印石的人群越来越多,价格也被炒起来了。虽有不少人认为四大名石的市场价格增速过快,但与动辄百万的书画相比,其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近几年拍卖行情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据行家介绍,印石无论产于何地,都应以老坑为好。老坑的印材历年经久,所以石质必然缜密,择印石在透明匀洁的前提下,应以分量略重的为好。此外藏友在买石的时候最好借助手电筒或漫反射的日常光线看清石头的纹理和裂缝。在辨别用合成材料制成的“鸡血石”时,可以用打火机火苗试烧,如果散发出怪味则肯定为假,因为真正的石头是烧不出异味的。

出自名家之手的名石精品,收藏价值更高。因为凡大师雕刻的作品再加上上乘之料材质,从源头就保证了作品的收藏价值。专家建议普通大众可以从名家们的小件作品入手,价格不会太高又保证了藏品的品质。

瓷器

初涉收藏莫要“高起点”

古瓷器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化、艺术化的重要载体。但在鱼目混珠的瓷器收藏市场,复制品、高仿品大量充斥,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杀伤力,对于收藏者来说,如何评价古代瓷器价值,如何识辨真假、去伪存真就成了收藏者必经的一道门槛。

收集什么样的藏品呢?有几点可作参考:一是存世量少的,一般来说物以稀为贵;二是年代早的,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就已很难得;三是画片好的,画工精细,画面具有特殊寓意的,尤以人物故事为佳;四是清末至民国的器物,一定要选择器型完整、画片优美的收藏。另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某一项的系列收藏,如人物故事系列、三国故事系列、博古图系列、花鸟山水系列等。

初涉瓷器收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一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在市场中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