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个人肖像
必须承认,初次听着王雷操着一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时,我想,这大概又是一个和我的众多老乡们一样老实巴交的实在人,勤劳,却未必有创意。但当他从墙上密密麻麻的纸张中随意揭下一张,向我介绍他的创作方案的时候,我才瞪大眼睛,他脑子里随便跳出的想法都能构成一件了不起的作品。而他之所以迟迟未行动,只是为了投入更多精力在对纸的探索上。自2006年至今,王雷凭借着对“纸”的运用,受到的认可日渐多起来。照往常的剧本,故事情节继续发展下去艺术家可能就该浮躁了,但因为主角是王雷,他带着骨子里的勤奋把这部剧反转了。
“有一部分人是为美术史而活”
问:什么样的契机和时间,让你开始用纸这种材质创作作品,这种对日常之物的改造,如把卫生纸改造成衣服等,是你在央美实验艺术系受到的启发吗?
答:时间大概是在2006年的10月份,当时我们正在上“材料”课,这门课的主题是以纸为材料,要选用最熟悉,或者没有人用过的材料。我想,没人用卫生巾做过作品吧,于是我用我女朋友的卫生巾来做了一些尝试,做了几朵玉兰花,在上面画些图案。作品拿到班上后,在同学之间反响挺大的,大家觉得卫生巾这种材质挺有冲击力的,很多人无法接受。后来我在字典里翻看与卫生有关的词,“卫生纸”这个词自然而然就在这时出来了,它不仅是我们日常最常使用的,还是最廉价的材料,如果把它作为材料来创作的话,之前大家对卫生巾的争议也就不存在了。
最开始,我试着用手纸搓了几根线,我女朋友拿着线织了一顶小帽子。这件作品拿到班里后,大家都觉得新奇,老师也特别惊喜。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材料制成,用手一摸才知道是纸。至此,手纸这种我们最熟悉的东西,被挖掘出一种新的可能性。但在当时,我一直没觉得它是一件作品,反而认为它只是一个材料课作业。
问:当时那个课程是对身边的日常之物,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尝试?
答:其实就是发现一种普通的材料,去探索它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大家都不会想到能在卫生纸里抽线,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本身就是对材料的一种新的贡献。至于后期把它织成什么东西倒变得不重要了,因为它在抽线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纸材料的第一步转化了。所以,在我的作品里,把纸转换成线的这一步,必须是我个人动手来完成。
问:你是偶然进入到实验艺术系的,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答:我以前是画油画的,最早我在画画的时候,画的都是些比较古典的写实作品。当年中央美院油画系的研究生班没有招收油画课程班的计划,只是油画系的实验艺术工作室在招生。我想这个工作室隶属于油画系,肯定也会画油画。但来了半年后却一张画都没有画过,我感觉自己似乎敲错门了,就找吕胜中老师看能不能调到其他的系或者退学。
问:后来为什么留了下来?从架上绘画转到实验艺术,有没有面临一些困难?因为前者偏技法,而后者则是偏向观念。另外,无论是对于市场还是受众来讲,常人更能理解绘画的意图,却很难去揣度清楚装置作品的内涵。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