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标杆作品是怎样炼成的
0条评论 2013-03-05 10:26:36 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张莉 魏高灵

《十二生肖套印》·黄罕勇

《十二生肖套印》·黄罕勇

市场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玉雕创作注入动力和活力,也可以在玉雕界搅起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一棵白菜就是“百财”,马背猴子就是“马上封侯”,诸如此类,由于普通消费者对玉器的认识大多留于传统的口传诉求,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和当代玉雕精品创作而言,这种大众社会心理带来的功能性导向,遮蔽了玉雕创作者的艺术灵魂。其实,玉雕的艺术生命就在于深厚的传播诉求和时代审美的结合;文化内涵和精妙的设计,创作一件、一套精作更是如此。近几年,黄罕勇和陈健不约而同地创作出了各自的“十二生肖”题材印章和玉牌玉雕作品,展现了不同的材质、品种、设计、工艺和艺术的理解、诉求和风格。我们惊叹于这种时代的魄力和艺术表现力,我们呼唤这些符合时代的“标杆性”作品越来越多,为新的玉雕高峰啄上深深的一刀。

通常一块上好的玉料,雕琢者多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题材,以求经济价值最大化。为什么你们会选用少见的整套形式来表现十二生肖题材呢?

黄罕勇:现在不少人注重玉石的自身价值,尽可能保留其最初的形态,并恰当地进行雕琢。尤其在交易市场按照玉雕重量买卖后,雕琢者更是不敢轻易动刀,唯恐降低了玉石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这种观点我也十分赞同,玉石是经数亿年自然形成的,即便不进行雕琢,上乘玉石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价值,雕琢者重料是理所应当,而且是必须的,我们不能浪费自然赋予的每一块美玉。可重料不意味着轻艺,独特的艺术创意才能真正展现出玉石之美。一般情况下,一位玉石雕琢者的创作黄金期只有20年左右(35岁至55岁),如果按每年创作8-10件佳作计算,一生总共只能创作160-200件。这就要求我们雕琢者必须在有限的艺术生命中,创作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否则就只是一个玉石工匠,而非有创意、有艺术表现力的玉雕艺术家。

以往我的玉雕作品多为传统动物题材的仿古件,用传统玉雕的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可无论姿态、神情如何生动,每件动物玉雕都为单独件,从未尝试着把所有的动物同时表现在一件作品中。第一次接触这块玉料时,我并未计划雕琢十二生肖题材,只想着突破以往的创作形式,用新的手法表现。仔细观玉后发现,这块十公斤重的玉石外形很完整,而且体量大,能够实现我将所有动物汇集一体的想法,就尝试从传统民俗文化中寻求灵感。我们的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特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雅俗共赏,体现了中国民俗风情和艺术审美,能让观者瞬间与玉雕产生共鸣,尤其是十二生肖。它是民俗文化中大家极为熟悉的形象,即能表现传统寓意,又可采用当代艺术手法表现,符合当代玉雕立足传统创新的创作理念。

陈健:其实我的这套作品并不是大家斯空见惯的十二生肖主题,从创作之初,当我把十二块牌子切好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用来构思创作的题材和设计题材的表现手法。最常见的十二套牌的题材多为十二生肖、十二金钗、十二个月代表花朵,然而这些题材被前人运用太多,略显老旧。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翻看佛教、道教的典籍等很多资料,再根据我自身的喜好、兴趣准备一些备选题材,根据不同题材在实际雕刻操作下的难易程度和最终呈现效果的精准度进一步筛选,多角度思考、不断探索、整理思绪,几经筛选最终敲定把以“道教理论”为依据的十二元辰作为我的创作题材。

鉴于《十二元辰套牌》的制作是自己大规模玉雕的首次尝试。我希望既尝试别人没有制作过的题材,又能传承中国的古代文化,把作品的内涵凸显出来。十二片统一主题的玉牌必须各富自己独特的魅力,放在一起又能显现整体套牌的气势和给人耳目一新的冲击感。这次的尝试是对我整体把握能力、设计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希望做出饱含文化基础、充满表现力,兼具群众基础、有市场共鸣、让大家接受的作品。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