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馆沉浮录
0条评论 2013-03-07 10:11:5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游玉华

一开始是玩票,但兴趣支撑不起理想,现实业绩主导着兴衰。

蝴蝶、蜜蜂、石头、灯具……这是一些看似极为普通的事物,但在过去的10余年间被民间收藏家们以主题博物馆的形式重新“塑造”,从而焕发出独特的韵味。

遗憾的是,现实的业绩主导着兴衰。当单纯的兴趣已经支撑不起最初的理想时,这些民间博物馆被迫上演出了一幅令人感慨的沉浮录:有的惨淡运营,陆续退出公众视线;有的则纷纷尝试与当地产业共存共荣,试图闯出一条生存之道。

前路注定崎岖,但寄身于中山这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它们仍然满怀期待,盼望来自政策上的几缕“清风”。

尴尬

兴趣支撑不起“理想”

提起中山的民间博物馆,或许许多老中山人的脑海中,仍能浮现出那些熟悉而又特别的身影:

早在1996年,中山温泉附近就诞生了中山第一家私营博物馆——蝴蝶博物馆。极具特色的主题,在当时给这一博物馆带来了不少游客。

5年后,又一以昆虫作为主题的博物馆出现,那便是位于五桂山长命水的蜜蜂博物馆。该博物馆由中国养蜂学会策划筹办,中山市银兴蜂业有限公司投入了将近500万元。

到了2006年,位于火炬区的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开馆,当时更一举赢得了“国内最大私人军事博物馆”的美名。馆内的所有藏品均由退伍铁道兵、民营企业家林意洲耗时40余年从各地收集,并斥巨资筹建6年而建成。

这些民间博物馆的快速兴起,在丰富中山博物馆体系的同时,也大大开阔了中山市民的视野。蜜蜂博物馆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教育基地。

然而,现实的业绩主导着兴衰。由于中山早期诸多民间博物馆均是源于私人的兴趣,缺乏市场支撑,而博物馆又属于“非营利”的公益文化机构,越来越多的民间博物馆迫于经营压力,陆续淹没在现实的浪潮中。

曾经身为蝴蝶博物馆馆主的李汉超,提起当年闭馆极其无奈:“说来说去就是资金短缺。自己一个人来做压力太大,起初没有政策扶持,有了政策又不能落实,所以只能关掉。为了搞好这些展览,我们租场地、请工人、做保管,花了几十万元。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撤展的命运。”

2009年,因经营困难,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也被迫转让给沙溪一私企老板。负责人林意洲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独力难支的艰辛:“博物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展品,不能老是拿着过去的东西给人看。可是一边是持续的资金投入,另一边是参观人流量骤减,经营入不敷出,只能转给他人。”

和上述两个博物馆相比,蜜蜂博物馆虽未倒闭,但如今面临场地难题。蜜蜂博物馆的负责人刘先生坦言,蜜蜂博物馆是“奄奄一息”。他告诉记者,在被迫搬迁场地之后,由于新的场地政府尚未安置好,目前博物馆只能暂时搬到一个科普教育基地里。但在运营博物馆的这些年里,他自己倒贴了几百万元进去,心力憔悴,仍无法扭转博物馆亏损的局面。

新路

与当地产业共存共荣

作为“非营利”的公益文化机构,当单纯的兴趣已然撑不起一所博物馆运营之时,近年来陆续出现的新民间博物馆开始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与自身企业发展,进行了诸多尝试,试图闯出一条生存之道。

2010年,中山首个镇一级的美术馆大涌美术馆在中山落成,美术馆由中山市和业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萧社和投资创办。开馆两年多来,它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场公益性的艺术展,包括方胜从艺五十年书画篆刻展、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书画精品展、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工作室师生展以及第二届中国当代水彩画名家邀请展等。

“以产业养文化,以文化反哺产业”是萧社和始终奉行的理念,和业居为美术馆提供了可以运营下去的基本条件,而美术馆又为他带来了人气和文化气息。大涌美术馆为许多有着“博物馆”梦的人提供了可借鉴之法。

与大涌美术馆运营方式颇为相似的,还有古镇的龙泉博物馆。去年广东省首次评选出“十大民间收藏馆”,龙泉博物馆高票入选,成为中山唯一入选的民间博物馆。

龙泉博物馆由古镇女企业家蔡美娟女士投资建造,位于龙泉酒店内。与军事文化博物馆创始人林意洲的创立意图一样,蔡美娟建立龙泉博物馆的初衷也是因为个人兴趣,她已投入过亿元资金来采购这些藏品。

据介绍,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古陶瓷与古灯具是最大的主角,这些藏品跨度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涵盖了古陶瓷和古灯具的主要品种、流派和窑口。

蔡美娟告诉记者,博物馆自建立以后一直实行免费开放制度。除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休息调整时间外,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6时,博物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蔡美娟还鼓励酒店里的服务员自愿报名担任义务解说员。

独具特色而又极为丰富的藏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龙泉博物馆参观。龙泉博物馆还因此挂牌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中山创作基地和广东省文史馆中山创作基地。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