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中心等民营艺术机构,前些年随着艺术市场的红火而如雨后春笋,正当他们茁壮之际,最近又陆续听闻一些机构陷于瘫痪或者倒闭的新闻。
艺术批评家江因风曾经提到一个现象说,老实经营的民营美术馆被国内天价泡沫艺术市场所诱导,都以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超级发达,都以为中国的艺术品会炒到天价,结果一头扑进来之后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我有些做画廊的朋友都破产了,有些把别墅卖掉炒画的也破产了,有的甚至开了几十家连锁店因炒画也破产了。”江因风如是说。
广州的一些艺术机构也陷入经营的困境,一家艺术机构准备改变经营策略,采取会所经营方式,以度过生存危机。因为这家机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店里的销售情况急转直下,甚至出现了办一次展会却无一成交的尴尬状况。
北京的798和宋庄,也出现了画廊撤离的现象。
就画廊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近800家,其中北京有400多家,上海有近100家,广州、深圳有200家左右,其余分布在成渝、杭州等全国各地。当然这个统计数据并不十分准确,可能有的画廊是以工作室等面目出现,经营业态也多有交叉。不管怎样,这些画廊的投资主体一般都是民营企业或者民间资本。但是据说每年他们通过艺术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等国内艺术博览会准入审核的则不到80家。
民营美术馆、博物馆、画廊以及其他一些艺术机构,现今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力量。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实力较强,日子比较好过;其余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多数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比之画廊更高业态的美术馆、博物馆等,数量总和约少于画廊,主要是它们对场地、藏品、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它们的生存状态也更加严峻。
前段时间爆出深圳多家民办博物馆,包括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华夏英杰博物馆等闭门谢客,珠海的私人博物馆建了一半就停工等新闻,并不是偶然;在重庆,一家私人博物馆建设了数年没有运营,一家美术馆也因为资金拮据建成两年没有开张,还有的美术馆开馆一段时间后改弦易张……
民营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资本,都觊觎艺术市场的巨大蛋糕,却事与愿违。
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的盲目性导致了目前的窘境,同时由于投资人自身的爱好、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一时冲动贸然入行,“自作自受”,只能自食其果。
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产业发展政策不到位有很大关联。
比如艺术机构是否设置准入门栏的问题,看似一种限制,实则一种保护,是对盲目和冲动的约束。
业界就对参加艺博会的画廊有三个基本要求:需要有固定场所、有固定代理的艺术家、每年有一定量的展览。但是全国只有一成的画廊能够达到这三点要求。
如何扶持艺术产业更是需要出台具体的操作实施细则,而不是停留在空喊“文化强国”口号的层面,更不能停留在给民营艺术机构一点经费补贴的低层次。比如艺术机构、艺术家都普遍期待的艺术品交易抵税政策,不仅没有排上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议事日程,连基本的动议也没有。关于艺术品真伪的鉴定机制、艺术品交易的定价机制、设立艺术机构的专项扶持,包括资金、土地等深层次的产业政策,急需配套完善,落地有声。
民营艺术机构是促进文化繁荣的有生力量,也是中国艺术市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尤其如此,我们在它们快速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呵护与支持,很有必要。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