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锦鸡纹双耳瓶
瓶颈Ⅱ:走投无路的中国文物鉴定业
谈及文物保护,必须涉及文物鉴定,道理很简单,真假不分、优劣不辨,你保护什么?往下走,要谈及文物鉴定,恐怕圈内人都会有话要说,什么“真品”、“赝品”、“仿品”;什么“捡漏儿”、“打眼”;什么“专家”、“行家”、“眼学”、“科学”,等等等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吵到最后,对于收藏者来说,千言万语,多半只有一句话:“你的藏品是假的,我的东西是真的!”对于鉴定专家来说,也是千言万语一句话:“我过眼的不会有错,他看的东西,可就难说……”
于是,此界又有了“国宝帮”、“文博帮”、“考古派”、“实战派”。山头鼎立、帮派斗殴,收藏成了“江湖事”,国人站在一旁,内行的看道道,外行的看热闹。再于是,中国的文物市场真伪莫辨、乱象丛生,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前置性的障碍……
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捐献事件
“国宝帮”是近年来流行于收藏界的一个新名词,泛指民间收藏古董重器的人群,其特点是言必称“国宝”,行必藏“国宝”。据记者所知,刚开始“国宝帮”是“考古派”和“文博派”(国家文物、博物、考古单位的专家学者)送给民间收藏者们的雅号,后来,乡野收藏大众不忌讳专家们的嘲讽,干脆以此称呼独树一帜,自嘲嘲世,对抗以故宫博物院专家为首的“朝廷重臣”。渐渐地,一些“实战派”专家(有国家授予专业职称或鉴定资格的市场专家)也陆陆续续加入了“国宝帮”的队伍,为民间收藏家鉴定藏品、释疑解惑。这样,本来已经热闹非凡的收藏天下就更加三国鼎立,烽烟四起,只要有什么大型活动,就势必会引发一场口水战。
2009年7月2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一场名为“国宝献汶川”的高规格爱心捐献活动正式启动,捐宝者大多都是“国宝帮”重要成员。
自打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虽然说类似活动一场接一场,早已为民众司空见惯,但是这次捐献仪式的规格之高——国家级的会场、国宝级的藏品、国家级的鉴定专家——还是引起了大部分中国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
参加捐赠仪式的国家相关部门的新老领导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空军司令员王定烈将军、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章明、四川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中国文物鉴定界权威人士雷从云、单国强、孙学海、朱学谦、赵青云等老专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文物捐献者也出席了捐赠仪式。
记者调查后得知:此次“国宝献汶川”爱心行动,缘起四川收藏者伍义江。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69岁的伍义江老先生为支持灾区重建,把自己最珍贵的一件文物——清乾隆珐琅彩“花熏冠架”捐赠给汶川县。伍义江老人说,之前曾有人出价千万要购买这件藏品,但自己坚辞没卖。
虽说百废待兴,资金缺口相当大,但出于对混乱的文物市场有所了解,接受捐赠方的汶川县政府对此态度谨慎。为了稳妥起见,特意派了一位领导带着这件“宝物”去了北京,找到多名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权威文物鉴定专家,并请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科学检测实验室等单位对这件文物做了“物理检测”,结果均被认定为“真品”。而且,专家们认为这件捐赠品的市场估价,可参考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以1.2亿港币成交的花石锦鸡纹双耳瓶,还有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以1.6亿港币成交的杏林春燕图碗。
至此,汶川县政府才于5月10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在当天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此后,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汶川县政府的意料。媒体报道后,此事在文物收藏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汶川县政府每天都收到全国各地文物收藏者的电话,藏家们纷纷向汶川县政府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珍藏的国宝级藏品,支持汶川灾后重建。藏友们的热情,让正在为重建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而焦虑的汶川县政府领导看到了某种希望。汶川县委常委江中渔向记者透露:“县上灾后重建任务很重,资金缺口很大。受灾损失是643亿,中央专项资金对口支援等等资金全部加上,资金缺口还有100多个亿。我们接到这些东西,说实话对汶川来讲价值不大,必须要把它变现。变现之后用于灾后重建才有价值。”江中渔还认为:“对于捐献者个人而言,变现是有很大难度,但是通过政府行为,变现就会容易许多。捐给我们过后,我们通过宣传造势来把它变现。”
于是,汶川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组建了“国宝献汶川”活动组委会,联络各地的文物收藏家,号召并发动全国的文物收藏者和企业家来捐献或购买文物。后来,此活动还受到在“国宝帮”中极有影响的元青花研究者、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社社长许明博士的支持,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民间收藏者纷纷将自藏的重器拿出来捐献汶川。紧接着,国内著名鉴定专家雷丛云、李辉炳、孙学海、赵青云、朱伯谦,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单国强等人,还无偿、义务对捐赠藏品进行甄别和鉴定,并逐一出具鉴定报告。
为了感谢全国民间收藏者对灾区的爱心奉献,汶川县政府决定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举行“国宝献汶川”捐赠仪式。来自灾区的汶川县县长廖敏代表灾区政府和人民,向全体捐献者和为这些捐赠文物做鉴定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场上,66件准备捐赠给地震灾区汶川县的珍贵文物一一呈堂,让到场者惊羡不已。其中有:“鬼谷子下山”纹元青花大罐、直径1.8米的明代宣德年釉里红大盘、宣德五彩鱼藻纹70厘米的大罐、明永乐年间的铜鎏金三世佛、清乾隆珐琅彩“花熏冠架”、清乾隆年间的粉彩1.4米直径的瓷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鸟尊……内行人都清楚,这些珍品每一件都堪称国宝、价值连城,单是那只“鬼谷子下山”纹元青花大罐,几年前就曾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相当于2亿多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有人做过估算,就藏友们捐出的这66件国宝,假如全部变现,怎么地也能给汶川的灾后重建增添几十个亿的援款,这对于地方财政还有100多个亿资金缺口的汶川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可是,就在人民大会堂献宝仪式后,事情再一次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从第二天开始,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雅昌艺术论坛等网站上,出现了大量对“国宝献汶川”活动的质疑声。只要看一眼文章的标题,大致上就可以了解那些声音所代表的观点:
“国宝献汶川,还是‘洗白’赝品?”(《南方周末》)
“假国宝献汶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腾讯论坛》)
“国宝献汶川是地摊货?”(《世界日报》)
“本世纪最大的捐赠欺骗,假国宝捐汶川!”(雅昌艺术品论坛)
“谁在为‘国宝献汶川’做鉴定?”(《南方周末》)
……如此种种,责难声一时间铺天盖地,更有网民将此次捐献活动比作“三聚氰胺有毒奶粉”、“又一个周老虎”。在众多吐口水的人群中,记者还注意到有两位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文物鉴定市场上的人物,一位是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古陶瓷鉴定专家王春城,另一位是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所长毛晓沪。前者认为此次捐献的“国宝”中,有些物件在生产工艺水平上为当朝所无法达到,他还笑谈直径1.8米的宣德釉里红大盘“闻所未闻”;后者在过目“国宝献汶川”的图录后,对其中一些捐赠文物给予了明确的否定性意见,“它的晕散问题完全解决了,这个都超过康熙的水平,根本就不是宣德的东西”、“这个元青花……(摇头)”
记者还曾就这一事件分别向几位在国内举足轻重的文物专家作过咨询,但诸位老人家对此都保持沉默,顶多也是“拈花一笑”。还有人答复记者:“鉴定的事你现在也明白,谁能对此下一个死结论?”
记者又对此次活动专家鉴定小组的部分成员进行了咨询,专家们对自己义务鉴定的文物真实性坚信不疑,对大部分捐献者的良好动机也表示肯定,但也没有谁能够对所有捐献物品全部保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兼研究室主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李辉炳先生认为:“捐赠品有些质量还是不错的,有些甚至是国宝级别的,也有假的,但是收藏家不知道是假的,他认为是好的,这也是一种爱心。”该专家还认为:“市场现在有很多新出土的东西,文物鉴定委员会往往是根据之前的标准,所以往往给人家否定了,不一定对。但是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迟早会被证明的,只是目前还做不到。”同时,李辉炳先生对那只争议最大的明宣德年釉里红大盘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没有见过那个1.8米的大盘子,但是据我所知,那个时候是可以生产出这样的东西的……”
原国家鉴定委员会资深委员、国家博物馆顾问孙学海先生认为:“这次捐献的几十件物品大部分都是真品,有不少还是精品,要去国外竞买价格会很高。”老先生还对此次“国宝献汶川”活动所引起的风波感到伤心和不理解:“持宝者无偿捐献、专家们义务鉴定,大家都是一番好意,想要为灾区重建献一份爱心,怎么就会弄成这个样子……”
被业内人士戏称为“国宝帮”帮主的许明博士对此作出了比较理性的分析,他说:“这并不是学术之争,对方(指“文博帮”)不改变的原因在于之前一直是他们的观点指导商业活动(指文物市场),一旦更改,过去的声誉、器物的价格,包括自己的学术生涯就会坍塌,(所以)为什么真假不分呢?要维护既得利益和价格体系!”
此次活动捐献者之一的南京某企业老总,更是将此次事件上纲上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尖锐地指出:“这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博领域既得利益者和科学发展论者之间的斗争。陈旧的腐朽的文博体制让一些道德低下的、唯利是图的、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钻了空子。我深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保护国家文物不流失,保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大事大非问题,党和国家不会不管的!”
尽管许“帮主”与身边弟子忧国忧民,大有要为保护国家文物而舍身下地狱的豪壮气概,可惜收藏界江湖凶险,帮外有帮、帮内有派,就这件事,记者发现在“国宝帮”内幸灾乐祸、同室操戈者大有人在,好无奈呀!
面对这起捐献事件所引发的纷争,最尴尬、最无奈的当然还是汶川县政府。事后,他们又重新邀请部分专家和有关仪器测试的单位,再一次对几十件捐献文物进行全面鉴定,但是所得出的结果是:有些专家认定的东西仪器不认,有些仪器测试认定的东西专家又不认,还有些这种仪器认定的东西另一种仪器不认,这个专家认定的那个专家又不认……
有鉴于此,此次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汶川县委常委江中渔只能发出一声长叹:“现在文物市场很不规范,文物鉴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汶川县委宣传部另一位领导对记者说:“拍卖计划落空了,有些有意购买的企业现在也退回去了。如果这些东西卖不出去,我们把它们列为国有资产,会好好地保存下去,这是全国藏家对汶川的一片爱心,希望有些人不要再在汶川人民的伤口上撒盐了……”这位领导所说的“有些人”究竟是谁?记者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一家网站上读到一位署名“南都网友”者写诗对此事件作出别出心裁的总结:“捐赠高尚,走眼可谅。大体不错,个别可商。技分高下,与德无伤,行善堪嘉,谤善乃狼。世风日下,唯此国殇!”
对这个网友所作的结论,对于此次事件,记者不想多说什么,相信细心的读者对于个中曲折看得分明。近些年来,由于文物鉴定界的无序无能和门派争斗,此类看似悲壮,实为荒诞不经的故事每年都有发生——从首届民间元青花研讨会上“国宝帮”怒砸亿元青花大罐看胎正名,到澳籍华人宁志超献国宝20年未得“入宫”,还有国宝级文物鉴赏家史树青捐献越王宝剑被指“赝品”、故宫和国博联手收购河南农民仿造的“北魏陶俑”……如此种种,概莫例外都暴露出我国文物鉴定业的无奈与没落。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