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艺术品市场秋拍回顾
0条评论 2013-03-14 13:13:01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李晶晶、朱艺

从商周青铜和早期佛像的优异表现及高价排行的瓷器品种中,可见市场开始追求历史文化内涵高且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以及向传统收藏品位调整的趋向。高价拍品买家几乎清一色来自亚洲,显见亚洲相对强势的经济力持续主导着海外中国艺术市场,并不断接收美洲地区的收藏和市场偏好。

纽约苏富比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一枝独秀,虽不像2012年春得益皇帝书法和《石渠宝笈》著录宫廷艺术而具有爆炸性消息,但作品水平整体均匀,出处良好,成交表现亦相当稳健。近年来市场需求旺盛的早期艺术参考书,每有拍卖皆会获得热烈响应。佳士得此次推出20世纪初古董商卢芹斋图书馆收藏,全部成交,价格高出预估价数十到上百倍之多。《云冈石窟: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窟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16函30册全(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编著,1951~1956年限量精装),预估价5000美元,成交价7.45万美元;1975年原盒原函《宋画精华》6册全,预估价800美元,成交价7.45万美元。这些早期出版的专业书籍及展览目录,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现在流散在市场上的一些文物正本溯源。

在纽约秋季的拍卖中,苏富比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成交额达2698.53万美元,金额成交率86%;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成交额165.273万美元,金额成交率92.4%;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成交额1959.62万美元,金额成交率86%;卢芹斋艺术文献专拍,成交额129.825万美元,金额成交率100%。于2011年9月中旬结束的纽约秋拍回响热烈,继春拍之后持续为市场捎来暖意。

香港

2012年香港的秋拍异常热闹,除苏富比、佳士得之外,大陆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和保利拍卖进驻香港,平静的艺术品市场风生水起。

苏富比首拍。为期5天的拍卖中,共计推出14个专场,3620件拍品,成交数量3155件,总成交率为87.15%,基本与春拍持平。总成交额为20.45亿港元,较2012年春拍减少4.2亿港元。市场虽有不振,但却成为藏家们低迷入市的好时期。现场拍卖气氛仍然势头不减,最高成交的拍品分别是傅抱石1945年作《春词》,张大千1968年书画合璧作品《瑞士奇峰》和《行书诗》,从4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2306万港元落槌。而此前最被看好、估价最高的张大千《拟唐人秋郊揽辔图》,因归属问题引起争议被意外撤拍。在书画类作品中,并没有突破5000万港元的作品。

瓷器与工艺品有四个专场共237件拍品,拍出143件,成交6.18亿港元。拍品数量、成交量为近年来新低,成交数量刚过2012年春拍数量的一半。但瓷杂相对其他项目,依然坚挺,瓷器的国际性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硬通货。其中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成交率达63.82%,总成交额近3.78亿港元。一对清乾隆黄地洋彩福寿连绵图绶带葫芦扁瓶以25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07亿港元成交。这也是秋拍以来首件过亿的拍品。

当代艺术遭遇滑铁卢,场面冷清,成交几近谷底。当代亚洲艺术专场153件作品拍出111件,仅收获1.17亿港元,市场占有率下跌至5.73%,作品大多数流拍,相对于以往如火如荼的场面,如今用惨淡二字形容绝不为过。除刘炜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创下新拍卖纪录外,其余当代亚洲艺术中大多数的众名家作品多以底价落槌。在北京保利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上,北京保利拍卖图录封面周春芽《绿色的黑根名牌时装》仅以908.5万元成交,此件作品曾在2007年保利秋拍中以6496万元成交,缩水到达85%。

2012年政府为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在4月,中国海关发起艺术品查税行动,高额关税迫使内地大拍卖公司将其重要业务移至香港。中国嘉德率先发布消息,将来秋拍由其全资子公司在香港开展拍卖业务。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曾表示:中国嘉德也希望通过这次拍卖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操作模式,锻炼和储备国际型拍卖人才,为全球的藏家带来更加丰富的拍品和更便捷、周到的服务。

嘉德选择的拍卖时间紧随苏富比之后,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为方便客人。嘉德此次推出实力较强的两个板块,希望拔得头筹。中国书画部分,有300余件作品亮相,涵盖古代和近现代作品。其中日本著名中国现代书画收藏家须磨弥吉郎收藏的齐白石1922年设色纸本《山水图册》,以4600万港元夺得全场头筹;明清古典家具及庭院陈设精品专场部分,涵盖40余件海外珍藏,明晚期黄花梨独板雕灵芝嵌宝大翘头案以1035万港元折桂。本场拍卖会也是中国内地拍卖公司首次在海外独立举办的拍卖会,标志着中国艺术市场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嘉德在香港举行首场境外拍卖会实现了4.5亿港元的销售,是拍卖前估计的2.5倍。王雁南表示,就业务操作方式而言,西方与中国内地之间仍存在差异,拍卖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拍卖会只是全局的一小部分。

保利香港拍卖的拍品包括中国珠宝首饰、美术作品、瓷杂,此举意在让中国艺术品的全球交易回归,为期两天的拍卖会销售额达到5.2亿港元。拍价最高的为张大千一幅20世纪画作《蕃女掣庬图》,以高于估价近7倍的价格,4830万港元成交。此辑中的另两幅《拟曹云西山水》、《麻姑献寿》也分别以575万港元及483万港元拍出。

尽管内地拍卖行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但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有些拍卖行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掌握香港的操作方式。尽管有些内地拍卖行达到国际拍卖标准,但在他看来,还有一些内地拍卖行不具有同样的透明度。

香港佳士得共13场,取得26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其中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总成交额5.23亿港元。一件清乾隆料胎画珐琅四老图小笔筒拍得4882万港元,成为全场最高成交单品。中国书画拍卖总成交额5.53亿港元,732件拍品售出605件。最高成交单品是徐悲鸿1936年设色纸本画作《野趣》,拍得2194万港元。徐悲鸿1939年作品《骏马图》以1096万港元成交,1941年作品《翠竹白梅》以962万港元成交,位列三甲,买者均为亚洲私人藏家。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的最高成交拍品有两件并列,分别是明末书法家倪元璐的水墨绫本立轴《草书五言诗》、清初书法家王铎的水墨绫本手卷《草书玉调六首》,均以782万港元落槌。在此季的书画拍卖中,出现亚洲和远东地区以外的欧美买家,内地客人不再成为主力。

欧洲

伦敦的拍卖是夹在香港苏富比及佳士得拍卖中间进行的。这里是所有老牌拍卖公司的发源地,在欧洲有良好的藏家资源。此季伦敦拍卖由于重量级拍品阙如,拍品以中低档次的物件居多,买家以价格实惠为竞拍取向的行家为主,呈现行家进货的市场。苏富比小拍的低估价策略奏效,成交表现相对较为突出;佳士得在预估价不够低和拍品质量相对较弱的情形下表现次之。除一件掐丝珐琅器由欧洲买家得标外,各场高价拍品得主清一色来自亚洲,中国大陆买家人数明显减少,内地资金退潮,买家主力落在香港和台湾地区。

各类拍品以具国际市场的明清官窑瓷器表现最优,此季拍品数量为数甚夥之清代玉器因市场主要以力量消退的中国内地为支撑,故而行情表现较2012年春拍再往下行,也差不多来到了底部价钱。以清代玉器为拍品主力的邦瀚斯,受该项目疲弱及主打两件出自热河避暑山庄的清乾隆青白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和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不敌中国抗议撤拍拖累,总体表现最弱。

苏富比清廷珍宝私人收藏,成交额307.2175万英镑,汤普森伉俪陶瓷收藏成交额211.8375万英镑,重要中国瓷器工艺品成交额953.5万英镑,三场总成交金额共1472.105万英镑,超过拍前预估的755万~1135.88万英镑。其中清乾隆青花加彩梅雀报喜图扁瓶,以104.925万英镑拍出,拔得此季头筹;清嘉庆粉彩穿花龙凤纹盖瓶以36.125万英镑拍出;晚明五彩也有不错表现,明万历五彩开光式争珠游龙图笔筒以预估价5倍之30.125万英镑成交。

佳士得仅推出重要中国瓷器工艺品一场拍卖,总成交金额818.6975万英镑,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罐以38.525万英镑成交。另外,在南肯辛顿的室内装饰艺术的小拍中,有部分中国艺术品成交额也高于应有市场价值。邦瀚斯推出私人收藏玉器和中国艺术两场,总成交金额666.8025万英镑。

延续香港苏富比的市场兴趣,此季清三代单色釉在伦敦亦大放异彩。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工艺品拍卖中所推出的欧洲私人收藏清代单色釉瓷器和彩泽光频荷兰私人珍藏明清单色釉瓷器,前者25件拍品悉数成交,后者清三代21件成交16件,绝大多数达预估价数倍之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清雍正豆青釉梅瓶以22.325万英镑成交,苏富比清廷珍宝私人收藏清乾隆白釉浮雕和寿延年图鹿耳盘口瓶以19.325万英镑成交。此外,明末清初的瓷器行情表现也相当亮眼,主要为外销日本与欧洲所烧制,并为60岁上下中国大陆买家所熟悉的瓷器品种,在2004年达市场高峰后行情趋于疲软,停滞许久的市场于2012年再次悄然欲动。

苏富比汤普森伉俪陶瓷收藏成交率极高,绝大多数成交价都高于预估价,此类瓷器以人物故事为主的成交价更可高于预估价数倍之多。如1640至1660年青花高士赏游图长颈瓶估价在2万~3万英镑,最后以15.725万英镑成交;清康熙早期青花竹林七贤图笔筒估价2万~3万英镑,成交价10.325万英镑。

这一季瓷器中还另有一特殊现象,行情偏低的高古陶瓷因递藏记录的历史价值而成交价大幅提高,苏富比唐代蓝釉执壶以10.925万英镑成交,周/战国灰陶大罐,戴维德伉俪收藏并经Bluett之后,因铭刻清乾隆己丑年(1769)御制诗而身价大涨,成交价高达73.65万英镑,成为此季第二高价。

古典家具方面,市场仍锁定在黄花梨和紫檀硬木家具。此次英国拍卖无紫檀家具,冲高者为苏富比17世纪黄花梨官帽椅一对以84.765万英镑成交,高于估价12倍。苏富比17世纪黄花梨圈椅一对以30.125万英镑成交。

佳士得清乾隆掐丝珐琅牧羊笔架一对以45.725万英镑成交,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御题诗山水庭园大壶以42.125万英镑成交。玉器方面,苏富比封面拍品乾隆和阗青玉卧牛因估价过高而流拍,佳士得主打的明末清初黄玉龙凤呈祥连环璧亦流拍。仅邦瀚斯的18世纪白玉雕罗汉图山子以30.125万英镑成交。

法国巴黎的秋拍是中国以外地区的收官之地。巴黎苏富比及佳士得此季拍品阵容量少质弱,但低价拍品往往拍出令人意外、高出预估价数倍成交价,而辅以少数几件高价大货,两家拍卖公司纷纷拍出史上最高总成交额的佳绩。苏富比总成交额831.6625万欧元,佳士得更是在13世纪金~元木雕彩绘观音坐像拍得902.5万欧元拉抬下,总成交额高达1844.6525万欧元。

巴黎佳士得、苏富比的主打拍品来自法国及欧洲重要收藏的清宫和佛教艺术。瑞士最大的拍卖行Koller拍卖公司于10月30、31日两天以324万欧元拍出一尊14至15世纪西藏鎏金女神坐像,引起市场关注,但清宫艺术却被冷却。为数不多的现场买家中,港台地区及欧美各地行家占绝大多数,中国大陆买家人数明显减少。前两年流行的项目明显退烧,投资炒作的购买概念消退,只有拍品质量够好,即使并非之前的流行项目或偏好,亦能拍出好价钱。反之,即使具备过去能拍高价的因素,但对象本身年代有问题或质素不佳者,价格不再上扬,有的还遭遇流拍命运。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