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黄地洋彩福寿连绵图绶带葫芦扁瓶(1对) 1.07亿港币 香港苏富比
与春拍相似,2012年秋拍瓷器板块的成交额依然未能止住下降之势——纽约、伦敦、巴黎、香港、北京五大主要市场的成交额明显下滑。据相关数据,中国市场(主要是香港和大陆地区)瓷器杂项板块成交额约81.6亿元,较春拍87.8亿元的成交额下降约6亿元,较去年秋拍的116亿元下降近30亿元。但瓷杂板块的市场份额由2011年秋拍的19.92% 提升至27.72%。瓷器市场跌幅较大,中国市场2012年秋拍瓷器总成交额21.631亿元,同比2011年秋拍下跌44%,平均每件瓷器价格33万元/件,同比下跌52%。
若从微观角度观察,单件瓷器的成交价,去年秋拍行情远远高于中国书画和油画、当代艺术板块,香港、伦敦、北京不少“清三代”官窑瓷器精品成交价创造了新纪录,如香港苏富比拍出的一对清乾隆黄地洋彩福寿连绵图绶带葫芦扁瓶,拍至1.07亿港币,是年度第三件超过1亿港币的瓷器。在市场不佳的背景下,高价成交的瓷器对振奋市场信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去年秋拍中,各地高古瓷器板块精品少见,成交价超过百万元者数件而已。不仅如此,明代官窑精品也因上拍量少而成为稀罕之物,不说永宣瓷器,嘉万瓷器也竟难得一见,这种现象反映出精品的稀缺程度。几地高价成交的瓷器多数为“清三代”官窑瓷器,由此也说明,清代瓷器的市场基础相当坚实,有着自己独特的走势,高档精品的行情并不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拍场上一旦出现收藏传承清晰的瓷器,必然会受到中外买家的争抢,早已无漏可捡,买家多数为行家里手,他们看重的也就是地区之间的价差,所以行情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这也算是市场调整中最大的成绩吧。
五地秋拍瓷器行情变化
9月中旬纽约
去年秋拍纽约佳士得、苏富比两公司瓷器杂项板块的总成交额约为4658.1589万美元(不包括图书、印度及东南亚艺术专场),较春拍5191.03万美元的总成交额下降约500万美元。
苏富比瓷杂两场400余件流拍125件,成交率不足七成,成交额2698.5314万美元,较春拍略有上升——该公司春拍瓷杂专场318件拍出69.18%,成交额2055.34万美元。秋拍20余件成交价在30万美元以上,其中14件为明清制品,价超百万美元的6件中4件出自明清时期,说明清代艺术品已经成为纽约市场主流,所谓高古艺术品的市场在欧美的说法看来已经被事实所改写。但4件高价品中仅2件为瓷器,皆为明代官窑瓷器,30.2厘米高的明永乐青花宝相花纹抱月瓶以131.45万美元成交,巴尔的摩市沃尔特斯艺术馆旧藏、40.8厘米高的“大明嘉靖年制”款五彩鱼藻图盖罐拍至198.65万美元。
佳士得瓷杂两场收获1959.6275万美元,较春拍瓷杂3135.6875万美元的成交额下降超过千万美元,全场10件拍品价超30万美元。瓷器方面仅1件价超50万美元——六字篆书款清雍正仿哥釉弦纹铺首衔环耳壶拍至50.65万美元。
11月初伦敦
苏富比、佳士得瓷杂部分成交额、成交率、单件拍品的成交价纷纷下跌!两家公司四场拍卖总成交额仅2500余万英镑,成交价超过10万英镑的艺术品仅55件,其中价格在百万英镑以上的艺术品仅1件:苏富比上拍的清乾隆六字青花篆款青花加彩梅雀报喜图扁瓶拍至104.925万英镑!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