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的新闻发布会,本次展览是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资办指导,今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99艺术网联合主办,成都K空间协办,展览将于2013年4月1日下午四点钟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将持续至6月16日。在此,我简单介绍下展览的背景:
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再现新世纪10年中国当代水墨的新面貌,同时吸引学术界、批评界、媒体界的深度关注,本次展览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水墨新探索展”、“特邀展”、“与水墨有关展”和“水墨新锐展”,将展出来自全国各地61位当代艺术家以“水墨”为媒材的作品150余件。继湖北美术馆首展大获成功之后,再次到北京今日美术馆巡回展出,部分参展艺术家专门为北京巡展创作了新作品,相信北京巡展必将使观众们耳目一新,促进中国当代水墨的健康发展。
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女士,湖北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冀少峰先生,99艺术网董事长兼CEO杨凯先生,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策展人鲁虹先生以及参展艺术家代表刘庆和老师。
下边为嘉宾发言时间,首先有请今日美术馆馆长谢素贞女士发言,掌声欢迎。
谢素贞:大家好,首先我想代表今日美术馆谢谢大家今天的莅临,今日美术馆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办举办这次的展览。目前为止,美术馆在今年已经举办了3个有关水墨的展览。
为什么会出现“当代水墨热”呢? 我坚信,所有当代水墨必须是基于传统母体之上才能够演变多式多样的水墨画。对于很多人好奇的一些问题,譬如什么叫做当代水墨以及当代水墨的发展情况。相信“再水墨”展览能够成功地回答大家对于当代水墨的所有疑惑,也希望这样跨领域甚至跨概念的一些展出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包括在座的各位对于水墨产生新的思维和爱好。
中国艺术现在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还是在谈毕加索或者是西方的某某名家。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我们能够骄傲地谈论自己国家的大师。小孩子们很高兴把他们印在T恤衫上,路边卖着印有他们画作的明信片来宣扬我们自己文化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当代水墨真正的胜利。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谢馆长的发言,下面有请湖北美术馆副馆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冀少峰先生发言。
冀少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再水墨”展览是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先生去年在湖北美术馆策划的,策划之前他和99艺术网的杨凯先生对水墨展开了讨论,所以99艺术网也曾经邀请他做一个水墨展。为了扩大展览的影响,他选择了在北京做“再水墨”的第二站。
“再水墨”去年在12月份赢得了一个广泛的讨论,网上还有一些吐槽讨论,而且过几天还有一个更大型的当代水墨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就给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是水墨?为什么是当代水墨?我在策展文章当中也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水墨是农耕文明时期的形象,一个认识事物、观看事物的方式,“再水墨”其实就是当代水墨、当代精神在当代艺术家头脑中产生的,这是两个阶段的概念。“再水墨”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也没有共同的答案,它希望引起我们的讨论,因为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一直持续在西方文化中心,西方话语符号的讨论当中我们经常是以后学、后水墨的概念进行的。在之前我和鲁虹先生一直致力于梳理这三十年的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曾经一起策划了“再历史展”,“再水墨展”其实就是当代艺术一个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它牵扯到对当代水墨的一个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的一个新的方式。接下来还要举行“再系列”的展览,比如“再肖像”、“再雕塑”、“再展览”最后还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再中国”。再水墨”只是一个开始,也非常感谢媒体在这么繁忙的时间来到我们现场,也感谢99艺术网,也感谢策展人鲁虹先生,以及著名艺术家刘庆和先生和靳卫红女士来到我们的现场,谢谢!
主持人:谢谢冀馆长,下面有请本次展览主办单位99艺术网董事长兼CEO杨凯先生致词。
杨凯:尊敬的媒体朋友大家好!早在2011年之际,在上海我就和鲁虹老师聊过当代水墨边缘化的艺术现状和未来的可能性,以及当代水墨如何在国际化的语境当中,在全球当代艺术当中做一个展览,形成一种价值观的推崇。那已是几年前的事儿了,在今天,这一梦想得以实现,我非常激动。同时99艺术网作为媒体,从自身角度推崇价值、发现价值,对艺术中的问题提出一些质疑,对艺术的思想进行传播。其实媒体,应该作为中介或者作为末端,在事件发生之后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在上海,在成都都做过艺术类的展览,当然,99艺术网并不是展览公司,也不是美术馆,但是我们从末端走向前端,跟批评家、跟美术馆合谋做一些有意义的展览,带有问题参与到展览当中,秉承99艺术网推崇当代艺术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从这一角度是,我们参与了“再水墨”展览的主办。
缘起是在2011年,方案出来后,原定计划是2012年6月份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但由于档期问题,搁浅了。后来我们的冀馆长慧眼识珠,将“再水墨”于2012年12月28日举办到了湖北美术馆。在此期间,我们也联系了上一任今日美术馆的张子康馆长,以及现任的谢素贞馆长,由于美术馆的支持,这个展览才得以从湖北美术馆来到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是中国当代艺术重地,是最重要的民营美术馆之一,“再水墨”能够在今日美术馆呈现,我非常的高兴。大家也知道,中国的美术馆众多,每个美术馆的策展理念、推崇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在美术馆之间做群展的可能性几乎不大。但湖北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共同推崇着“当代水墨”的概念,所以也希望展览能得到在座的媒体和朋友的支持,让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元素,在今天和未来还能走多远?在国际全球化价值观的前提之下,能不能跟国际艺术接轨,中国当代艺术能不能占据一席之地,在艺术史上留下痕迹?我想这是艺术家和批评界、媒体界共同完成的一件事情。在此,我再一次谢谢大家对“再水墨”展览的支持。
主持人:谢谢杨总。下面发言的嘉宾是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鲁虹老师。
鲁虹:谢谢大家!今天来到今日美术馆的2号展厅,我非常的亲切。在2009年时,我也是在这个地方和大家见面的,当时我受文化部的委托在香港做了一个展览叫“墨非墨”,之后当时的张子康馆长把这个展览邀请到了今日美术馆的2号馆做巡展。
时间过了这么久,其实当代水墨已经越来越走向成熟。4月1号,我在网上回答博友问题时,吕澎老师问我“认为当代水墨成熟的标准是什么?”时,我觉得是这样的,第一,艺术家表达的问题和他的图像符号是来自于中国的现实;第二,他们在笔墨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的笔墨表现规范,比如我们看刘庆和、李津、李孝萱的作品,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笔墨方式,自己的一个图像,他们的作品是针对中国当下的现实,这一点是中国当代水墨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其成熟的标志。
我们大家知道,八十年代反对“文革”创作模式僵化的需求,艺术家们多是向西方学习,甚至出现了一个“去中国化”的问题,新世纪以来这个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变。“再水墨”展览在北京和大家见面,我觉得非常高兴。好多人都问我“再水墨”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所谓“再水墨”就是当代艺术家立足于当下,感受对传统水墨进行再发掘、再创造。传统不是靠传承发展的,而是靠创造发展的,我想最有资格发言的应该是艺术家,我们有请杰出艺术家刘庆和老师来说两句。
刘庆和:杰出艺术家不敢当!也不敢说是艺术家的代表。今天还是觉得挺幸运的,刚才谢馆长讲了今年的展览属于水到渠成型,策展人刚才提到“再水墨”话题,我感觉“当代水墨”像《推背图》一样,有种力量在推动,个人认为“再”的感觉其实不存在。
这些年来我个人一直在坚持水墨的实践,像鲁虹老师、冀少峰老师一直在关注水墨,所以我觉得看上去今年焦点集中在“水墨”话题上,实际上也是多年来艺术家和策展人、理论家一直在关心、在推动水墨的发展的成果。作为艺术实践者,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说在水墨教研方面遇到的问题,在水墨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释“当代水墨”。
每个人有自己的认知,那么,在一个纷乱的前提下,作为一个从事水墨的人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方向?一个是艺术家要清醒地面对今天这个时代,并感激、珍惜今天这个时代的到来,清楚地认识这个社会,面向我们的未来。更重要的是,能够经常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艺术实践不停在一个局部、一个局限,一个小的时代,而是着眼于大的未来,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在此我也是特别感谢今日美术馆和99艺术网的杨凯。我在成都的K空间做过展览,20007年在今日美术馆也做过一次大展,我觉得和他们都有缘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老师,也感谢以上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接下来就是媒体提问时间,关于本次再水墨的展览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示意我。我们主次展览的主要角色都已经坐我们面前,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
【相关资讯】
【视频】再水墨:2000—2012年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成功举行
“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重装亮相今日
“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新闻发布会启动
编辑:李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