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玉石翡翠要考眼力 看运气
0条评论 2013-04-10 14:21:56 来源:千龙网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二三十年前,在宝玉石行业之外,说起“赌石”来,几乎是神秘莫测的“怪物”。在那些年代里,我们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赌石”几乎和毒品、赌博、黑社会划上等号。乃至于十年前,我去云南瑞丽,在中缅边界口岸的街上,看到节次鳞比的赌石店,都觉得很惊讶;当我迈进第一家赌石店时,脚步都有些犹豫了。还是陪同的主人说的话让我开窍:“‘赌石’就是进入市场的玉石原料。自然界除了部分完全裸露的宝石玉石之外,大多数翡翠,不都是包裹在石头之中的吗?从事玉石选料的人们,千百年来,在辨别玉石翡翠的时候,都要考眼力,看运气。这就是‘赌石’啊!”

近几年来,众多赌石店不知不觉地出现在北京城的收藏品市场中。有人说:“赌石店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的一些特定市场。”有人向我引荐了一个人,说他是赌石店大模大样进入人们视线的主要推手,此公名陈鸿刚。带着长知识和猎奇的心理,见见陈鸿刚先生,我自然乐意。

定位在“赌石”行业

陈鸿刚被业内称为赌石专家。他是中国第一家从事宝玉石文化传播和发展企业创办人,也是首届“中国国际宝玉石原石(赌石)博览会”的创始人。他率先制定了一整套的“赌石技术竞赛活动章程、方法和规则”;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独创的鉴定方法鉴定“赌石”;用过去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研制“赌石远程检测鉴定辅助信息平台”,把累积的“赌石”检测鉴定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赌石”鉴别从传统的“三分眼光,七分运气”的成功率,提高到了“五分靠眼光、五分靠运气”。

不是学玉石或地质学出身的陈鸿刚戏说自己是:“工农商学兵政”都干过,是个“万金油”。农村出身,当过兵,大学是学计算机专业,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做过助理工程师,在地方上做过国企负责人和地级市委巡视员。几次“下海”却无建树。不知什么原因,他迷上了“疯狂的石头”,这可能就是养玉赏玉人说的“玉缘”吧?他迷上了玉石后,还通过考试取得了宝玉石鉴定师的资质证书。陈鸿刚在北京大钟寺爱家收藏品市场后院,把一块被人称为“贫民窟”“城中村”没人看好的角隅,成功地打造成北京最有活力、商户收益很好的“泰珂森玉石雕刻加工市场”,并以“泰珂森”为核心打造了北京最大的玉石雕刻加工基地。在这里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玉雕大师办讲座,搞展览,举办博览会……就像从这里走出的玉雕艺术品有了市场的认可一样,陈鸿刚也在“知天命”后找到了自已事业的定位标尺。

“赌石”是“疯狂的石头”吗?

“说玉石是‘疯狂的石头’其实不够准确,真正‘疯狂’的是‘原石’”陈鸿刚是这样说“赌石”的:在行外人看来,几块长相差不多的石头,标价可比普通石头高多了。懂行的买者选购,行话叫“相玉”。“相玉”要有经验的积累,也要碰运气。再有经验的人,也不敢说看上一块原石就有几分成功的把握,这就是“七分运气”的由来。“赌石”,在行外人看来就是顽石一块,而经验丰富者要通过仔细观察籽料原石的表皮、纹理,找到它的特征,预判石料切开后的成功率。选来选去,买下几块,很少有人当即就去“开门子”的,这“开门子”也有叫“擦皮”或“蜕皮子”的。等到揣摩好了,去“开门子”时,即便是入道很久的人,也是惴惴不安的,旁观者也都屏住气息,大家都和赌石的主人一样,惴惴不安地等待看石料擦开后的“雾”、“底”和“色”,这是对“顽石”的第一次“赌”。第二“赌”在“切石”,也叫“解石”。当切出第一刀时,看不到好的“种”“底”和“色”,还可以切第二刀、第三刀……有好的“种”“底”和“色”,还得切对路子,别把一块好料给切坏了。切出好料,行话说“涨了”,没好的则说“垮了”,也就是“赌赢了”或“赌输了”。有道是“擦涨不算涨、切涨才算涨”,俗话说“一刀穷、一刀富”,赢和输都在“解石”之后。“涨了”的石头,还要看第二刀、第三刀从何处下刀,下得不好,可能把一块好翡翠好料给毁了。找到“涨了”的石头,再考虑雕琢设计和“磨料”,也就是合理利用使玉石翡翠成为可以增值的商品。“赌石”之“赌”是经验值和运气的综合,过去人们传说和文艺作品描绘的,多是强调了选料、“开门子”和“切石”的刺激性一搏,而忽略了一个千年来玉石翡翠行业存在的事实:除了在河床里天然形成的玉石籽料以外,哪一块玉石的最初选料,不都是在经验和运气上的博弈?这就是“赌石”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从“和氏璧”说起

说起宝玉石来,陈鸿刚先生就如数家珍般地滔滔不绝:“玉石进入人类生活有多少年?以前说五千年,后来说七千年、八千年,都是根据古人类活动遗址出土文物鉴定而来的,说不定以后还有更早的古人类用玉的发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崇玉和玉文化是以中国为‘最’的。”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现代人看了都惊讶,简直想象不出来,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先民们是怎么以当时的工艺技术,雕琢成这么精美的玉制品的。商周时期的玉鼎,尽管目前出土的还有限,可以肯定当时大大小小的玉制品都是国家的礼器。中国历代帝王,都有用玉的传统,特别是几位嗜玉的皇帝,更是带动了寻玉、琢玉和玩藏宝玉的风气。乃至嗜玉赏玉的风气也影响到中国周围的东亚各国。而欧美洲人更重钻石、宝石。近代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推动了世界赏玉的风潮。

陈鸿刚的愿望是借“金镶玉奖牌”把玉石推向世界的东风,挖掘“赌石”收藏的文化内涵,推进和完善“赌石技术竞赛”的规则,推动赌石业健康发展。要涉足“赌石”,就得对玉石文化有长久研究,只有对宝玉石知识和鉴定“赌石”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最终实现 “眼力”的整体提高。帮助藏家有一双“法眼”,在经验值的基础上,加上现代科学手段,使藏家更好地分辨优质石、劣质石、伪造石,推动赌石市场的规范化。“‘赌石’收藏的门槛很低,而且又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市场化操作相对简单易行。”陈鸿刚说。接触“赌石”,要研究它的产地、材质、纹理,也要了解“赌石”与玉翠的关系,学习“玉文化”。“赌石”可以做摆设,赌石藏家在向亲朋好友讲解“赌石”收藏的缘由时,就是在传播宝玉石的知识和文化。

“大家都知道‘和氏璧’吧?”陈鸿刚讲起了卞和献宝的故事:楚国人卞和,在山中获得了一块璞石,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命人砍去了他的左足。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璞石献上。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在说谎,又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璞石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泪流尽,眼出血。楚文王听到后,派人问卞和:“天下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这块‘石头’,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良工雕琢成璧。因此玉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说起来,卞和应当算得上是‘赌石’的鼻祖了。”陈鸿刚说,“这个故事,不是恰恰说明了‘赌石’与玉的关系吗?说起来,‘赌石’不仅仅是指翡翠原石,也包含了其它玉石的原石。”

赌石怎么玩?

几千年后的今天,赏玩“赌石”的人,不至于受到刖刑了。可是,“一夜致富”的人不多,倾家荡产的人不少。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科技水平提高了,可以往地下钻千米去找油找矿;可以用仪器去分析金属结构;可以通过内窥镜和CT、X光去探查人体内脏。可是,对于原石到底有没有“色”、“种”?“水头”如何?有没有“绺裂”?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科技鉴定手段,还得用传统的“开门子”、“切石”的办法去“赌”璞石。学计算机科学的陈鸿刚,想到利用赌石者的经验和教训建数据库。陈鸿刚正在国内玉石翡翠集散地、加工地,逐步开设几十个远程资源共享的“宝玉石文化信息中心”,通过网络提供资料数据和专家咨询作为参考,在对“赌石”动刀前,把经验和运气“三七开”变为“五五开”。陈鸿刚说:“在保持‘赌石’的刺激性和博弈本色的同时,以科技手段增加和利用他人经验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赌石”收藏者不要买石就开,一定要下功夫把玩、研究。“赌”输“赌”赢都尽可多地积累资料。在自愿的原则下让资料和经验在网络中共享。“这是不是提高了“赌石”的博弈乐趣和文化内涵了呢?”陈鸿刚如此说着自己的心愿。

陈鸿刚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北京城出现的大大小小“赌石”企业和全国各地成立的“赌石俱乐部”就是例证。现在,陈鸿刚每周都举办一次免费的宝玉石文化鉴赏和“赌石”讲座。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要在今年六月份举办一次“赌石博览会和赌石技术竞赛研讨会”,为举办大型的赌石技术竞赛活动创造条件。希望引导宝玉石收藏鉴赏者关注上游商品“赌石”,引导各地自发的“赌石俱乐部”向有组织的行业协会方向发展;促进一大批“赌石俱乐部”上档次成规模,把“赌石”逐步发展成为充满乐趣、有许多人参与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一项竞赛活动,引导钻研玉石文化的人们,更多关注“赌石文化”。这就是陈鸿刚今后的定位,他是这样说的,也在实实在在地做着。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