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基金兑付压力山大:人才是最大瓶颈
0条评论 2013-04-11 12:25:23 来源:民营经济报  作者:蔡春智 郑翠君

艺术品基金兑付压力山大

对于中国艺术品基金来说,2013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今年,2-3年期的艺术品基金大多集中退出,在整体并不乐观的市场行情中,其所承诺的平均8%-15%的高收益率让业内外人士忧心忡忡。2013刚开年,市场便普遍为今年的艺术品基金唱响了悲观论调。

今年艺术品基金兑付压力巨大

在国内,信托是目前艺术品基金的主要模式,私募基金和有限合伙公司模式则位列其次。2011年艺术品信托共计发行了45款,比2010年增加35款。据雅昌艺术网的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将有10款艺术品信托到了兑付期,涉资8.8亿元;而2013年下半年更是有多达19款信托到期,涉资17.62亿元。由于2010年以来发行的艺术品基金多数选择短线操作理念,期限多以两三年为主,部分艺术品基金的期限甚至不到两年,而这些艺术品基金今年将集中到期。

在整体并不乐观的市场行情中,2-3年期的艺术品基金所承诺的平均8%—15%的高收益率确实让业内外人士忧心忡忡。

据资料显示:在2010年,中国艺术品基金发行总规模为7.5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数倍,45款艺术品信托产品的总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5亿元人民币。但是好景不长,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2012年共发行成立29只艺术品信托基金,基金规模约为35.2亿元,其中第三、第四季度的信托总额已低于艺术品投资第1季度的2.95亿元。我们不难看出,曾经风光一时的艺术品基金在2012年遭遇“滑铁卢”。因此,2013年,艺术品基金在市场上普遍呈现着一种比较悲观的论调。

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他向记者分析道:“这里谈的实际上是艺术品流通性的问题,如果作为商品,艺术品本身的流通性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兑现。除非在规定时间内有其他资本接盘,才有可能完成这一投资周期。是否有其他资本愿意接盘,那就要看基金本身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选择,市场对这些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升值空间是否持乐观态度。”

“短期盈利的艺术基金本身就是个悖论,如果基金成立的前提是看好中国国民收入的发展趋势,推测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或资本参与到收藏的团队里来,那么艺术基金就应该伴随着大众收藏的发展成长。而短期盈利的艺术基金期待以炒作的方式将艺术品炒高、抛盘从而盈利,那么只会造成大多数藏家不再有能力跟进,那么基金所购买的艺术品还能卖给谁?最后只能在基金之间互相交易。那么基金之间是否会持续地互相买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孔达达补充道。

“私募化”或成趋势

从2011年到2012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年之间,艺术品基金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无论是极盛还是低迷,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为了适应自身和市场的发展,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方式开始趋于“私募化”。何为“私募化”呢?根据发行方式的不同,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分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社会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具体来说,既可以通过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方式组建契约型投资基金,也可以通过共同出资人股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组建公司型投资基金。而公募基金,则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受益凭证,以便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的唐志峰律师在其博客中提到私募基金的优势在于:私募基金只是由少数普通合伙人经营管理并承担无限责任,具有更高的约束性,可以保持企业结构简单、管理费用低、内部关系紧密及决策效率高。这也是其优于公司制的委托代理与三权分立的地方。而且征税只有一重,降低了企业成本。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艺术品基金越来越趋于“私募化”,降低了向社会公众募集的数量,私募基金已明显超过公募基金。因为私募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大众投资散户,而是有实力的个体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加上我国艺术品基金的信托特征,投资人与信托机构保持着较好的信赖关系,即使集中到期,也不会出现像文交所那样的客户集中维权的混乱局面。

但是孔达达则表示,他目前对大规模的短期兑现的艺术基金的发展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他向记者解释说:“如果是几个企业家以实现合理有效的资产配置为前提,为长期持有艺术品而建立的基金,我并不反对。但是这种基金的管理团队就必须对艺术品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有非常丰富的市场经验。这种人才在中国非常奇缺。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单纯是大众审美层面的事情,从金融领域转行而来的从业者,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在短期内理解艺术本身的内涵和发展性。”

最大瓶颈是“人才”

其实孔达达的忧虑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专业人才、完整的艺术产业链等等都在考验艺术品基金。他告诉记者:“艺术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是投机行为不能占过大比重,艺术基金应该具有自己的学术力量,或是与有实力的学术机构合作,对市场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共同挖掘艺术家和艺术品的潜在价值,而不是单纯以资本市场的操作方式操控价格,牟取利益。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有高水平的市场推广团队,对艺术家包装、推广。瓶颈对于艺术行业的任何机构都是相同的,就是如何找到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并支持其发挥最大潜能,专业人才的积累也是刻不容缓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拍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双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认为:“艺术品基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专业人才匮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多具体原因从根本上讲都可以归结为专业人才的缺乏。”刘双舟认为,由于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涉及金融管理、艺术资本市场运作和艺术品鉴定评估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合格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管理人员应该是既懂金融投资,又懂艺术品市场管理、营销和价值评估,还需要懂艺术品鉴定,要么是全能人才,要么是团队组合。据了解,从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来看,艺术品投资基金通常由两类专业人员组成:一类是市场专家团队,包括金融资本市场专家和艺术品营销市场专家;另一类是技术专家团队,主要是艺术品鉴定专家。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