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基金兑付压力山大:人才是最大瓶颈
0条评论 2013-04-11 12:25:23 来源:民营经济报  作者:蔡春智 郑翠君

“但是在我国,为实现迅速占领艺术与金融对接的新兴市场的意图,艺术品基金管理层的工作重心偏重于挖掘拓展客户资源,获取高额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因此设立艺术品投资基金只注重产品发行数量而忽视了业务人员才智匹配度和专业胜任能力考核。”刘双舟向记者介绍:按照美国、英国等国际艺术品投资机构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项目具体执行业务组的成员构成规定,一只艺术品基金至少得有金融投资类、资产评估类、财务会计类、法律事务类、后台服务类专业技术人员协同操作。而我国通行的做法是将属于履行职责范围内的部分业务在未经委托人许可的情况下,转托于艺术品经营中介第三方机构执行,此举大大违背了投资人基于信赖关系而委托的应有之义。因此,在不具备金融和艺术复合型人才的情况下,艺术品投资基金也很难形成各类人才完美组合的高效团队。

未来方向是看重艺术品还是基金?

正因为我国近年来兴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一般只有2-3年的期限,投机倾向明显。在管理人员的构成中,来自金融领域的管理人员通常占主导地位,呈现出“重金融、轻艺术”的特征。艺术品投资基金更多地倾向于金融运作,忽视了对艺术品本身特征的关注。

那么艺术品基金今后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孔达达表示:“关键是投资者更看重的是‘艺术品’还是‘基金’的概念。如果看重的是‘艺术品’,投资的是艺术品本身及其成长性,那么就要以长期发展的心态来对待;如果看重的是‘基金’两个字,那么不管你买的是艺术品,还是黄金、股票、大豆,处理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北京艺融民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蒋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从目前的信托为主走向私募,或许是未来艺术品基金的发展方向。艺术品信托模式的基金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小,私募模式在时间、周期和回报率上都比信托有更多非刚性的优势。另外还有一种趋势就是未来艺术品基金会从投融资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化,而且或许会改变原来单纯投资艺术品的模式,向艺术产业发展,向企业收藏、系统化收藏发展,进入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领域,这样才能有效分散风险。”

链接

成也艺术品基金 败也艺术品基金

为什么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艺术品基金的发展会出现抛物线般的起伏状态呢?那就要从艺术品基金的概念说起。所谓艺术品基金,是指根据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运作,以艺术品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和独立核算,以获得投资收益的艺术品理财服务。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独立托管、专业管理、组合投资、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总的来看,目前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和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艺术品基金之所以受到投资者追捧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艺术品投资基金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且通过艺术品投资组合,尽可能地控制风险,增加收益;而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要么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要么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由这些专业人士管理艺术品投资基金,应该可以大大降低自己的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

艺术品投资基金虽然能降低自己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但是风险还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众多投资者以投机的行为来投资艺术品基金而忽略对管理艺术品基金公司的了解和艺术品的真伪鉴定等问题。不少艺术品投资基金宣称,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很小,在保值的基础上,年复一年增值。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艺术品投资门槛较低,相当一部分缺少艺术品投资经验的公司更青睐于使用资本工具,如财务杠杆的使用。有些艺术品投资顾问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信托计划,投资顾问只投入10%资金,杠杆高达9倍。而且,艺术品难以鉴定真伪。目前没有哪个机构可以100%鉴定艺术品的真伪。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赝品大行其道,真假难辨,这也成为了艺术品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