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2013春拍:史料之鳞爪——孙中山与中山舰珍贵史料
0条评论 2013-04-12 11:51:1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常浩如

荣宝斋上海春拍推出孙中山与中山舰珍贵史料

《孙中山先生资料》

这是一批从日本回流的、由日本人木村禧一收藏的有关1922年孙中山在陈炯明叛变、避难永丰舰期间处理经费开支问题的亲笔批文、命令,是首次面世的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档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收藏人木村禧一将这批文档精心装帧成一本小册子,起名为《孙中山先生资料》。

一、文档的历史背景

参加过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17年帮助孙中山打响护法战争,对抗袁世凯,在军事上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在广东发展的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1878年-1933年),在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与孙中山意见不合,反对北伐,他的部下不满孙“过河拆桥”,于1922年6月围攻总统府,意在驱逐孙中山离开广东。6月16日清晨3时,驻扎在广州的陈炯明所属部队4000多人,在粤军总指挥叶举、粤军司令杨坤如、粤军第2师师长洪兆麟等率领下突然围攻孙中山总统府,并以大炮轰击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总统府的警卫队对叛军的围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孙中山于事变前两小时离开总统府,登上泊于珠江水面的永翔舰。当天下午,宋庆龄亦脱险,并于第二天清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6月17日,孙中山转登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舰),组织海军讨伐叛军。孙中山亲率永丰等7艘军舰从黄埔驶往省河至白鹅潭,炮击大沙头、沙河、观音山等处叛军,但未能扭转战局,只好又驶回黄埔。以后,孙中山随舰移动于珠江水面上50多天。直到8月9日孙中山鉴于北伐军回师失利继续留在江面上无济于事,便在当天乘英舰摩轩号去香港,10日在香港又乘俄国皇后号邮船前往上海,于14日抵达。这一历史事件被时人与后人称为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或“六•一六事变”。

而藏家回购的这批文档,就是当年孙中山于“广州蒙难”期间在永丰舰上指挥平叛时处理有关经费支取的亲笔批示、签字原件。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