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胡文灿敬誌。廿九. 六. 一
当事人胡文灿,广东开平县百合人,公元1893年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士,早生追随孙中山,致力革命。民国元年,任广东北伐军敢死队队长。民国4年5年,奉孙中山及中华革命军总司令朱执信命令,付伐袁世凯、龙济光,迭任东江司令、北江司令、西江司令及广州城防司令等职。民国6年,任大元帅府陆军部第五独立旅长。民国7年8年,奉命在广东召开国民大会,主张北伐及粤人治粤,推举伍廷芳为省长。并向省议会请愿及罢工罢市。旋被粤督莫荣新扣捕。孙中山在上海派人来粤营救,始获释放。民国9年,奉孙中山命,讨伐陆荣廷、莫荣新、任粤军义勇军中路总司令。民国11年6月16日,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蒙难,奉孙中山任命广州讨逆军第三军司令兼白鹅潭巡卫司令,后任广州市参议会议长。
至于从文字手迹、纸张、办公用笺样式等技术层面分析,就更是不用赘言了。
三、涉及众多人物、海军舰只,皆案据确凿。
这批文档,涉及了1922年孙中山广州蒙难后的众多人物和海军舰只,如永丰舰长冯肇宪、楚豫舰长招桂章、福安舰长林若时、舞凤舰长袁良骅、永翔舰长丁培龙等,这些人物与海军舰只,皆与史实完全吻合,绝非凭空所能造出。文档所多次涉及的主要人物:
陈策 (1893年–1949年),字筹硕,广东(今属海南)文昌人,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中国国民党海军中广东舰队的名将。1922年6月15日,时任海防司令的陈策得到消息,说陈炯明(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部长)背叛孙中山。为此,陈策召集各舰长秘密开会,要求各舰长严加警戒,陈策则坐镇宝璧舰指挥。永丰舰虽然不属陈策管辖,但舰上广东人最多,舰长冯肇宪、大副梁文松、二副胡应球、二管轮梁大顺、三管轮谢羲琴、副电官陈某和书记史某,另10多名水兵均是广东省人。此外两个士兵头目帆缆军士长崔锦荣、枪炮军士长刘殿臣虽是外省人,但与大家的关系特别融洽。当日孙中山在卫队的掩护下,离开总统府,经大马站穿出永汉路,至天字码头雇小艇登上宝璧舰,陈策在舰上迎。不久,温树德(时任海军舰队司令,兼“海圻”舰舰长,后背叛孙中山)等人乘小电船至宝璧舰,温说宝璧舰实力不够雄厚,请孙中山到了永翔舰住宿。6月16日清晨,陈策、冯肇宪、招桂章、丁培龙等人在永丰舰上商议,一致认为孙中山在永翔舰上住不够安全,转来永丰舰比较稳妥。但若贸然前去接孙中山,恐怕会引起温树德的阻止。于是冯肇宪找崔锦荣、刘殿臣(崔、刘是士兵头目,对说服士兵有很大作用)谈,向他们说明情况,崔、刘二人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冯肇宪召集全舰官兵训话,大家群情激愤,意欲立即发炮轰击叛军。冯肇宪率领二名士兵代表乘小火轮登上永翔舰谒见孙中山,他向孙报告说:“永丰舰全体官兵怒不可遏,准备发炮轰击叛军,请总统即下命令。”孙中山回答说:“时机尚未到,各舰与岸上友军必须行动一致,不可独行。”冯肇宪请孙中山到永丰舰训话,以示安抚。孙中山同意了,于是与冯肇宪及士兵代表一齐下小火轮,直奔永丰舰。此举温树德及永翔舰的官兵并未生疑,其实连孙本人也蒙在鼓里。孙中山身穿长衫来到永丰舰,陈策、冯肇宪等一齐向他讲述内幕,劝他不要回永翔舰。自此之后,孙中山留在永丰舰与舰上官兵同舟共济55天。
史书记载,陈策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抗战时负伤截断一腿,有“独脚将军”之称。日军攻陷香港时,陈策带领数十名英军成功突围,获英皇颁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陈策其人其事,历史资料本就十分丰富,这批文档,更增加了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色彩。
再说与多件文档直接有关的永丰舰长冯肇宪,他毕是黄埔海军学校第十四期学生。1916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舰队。1922年,孙中山派时任广东水鱼雷局局长的温树德和长洲要塞司令陈策分别组织敢死队夺取包括海圻、海琛、肇和三大巡洋舰在内的各舰艇。冯肇宪随陈策负责夺取驻省河的永丰等浅水炮舰。
“夺舰”行动成功之后,孙中山委任冯肇宪为永丰舰舰长。永丰舰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造的钢木结构战舰,1912年建成,1913年与同时建造的永翔号一起驶回中国,被编入北洋舰队。1917年,永丰舰作为护法舰队中的炮舰之一追随孙中山先生南下护法。作为该舰的第五任舰长,冯肇宪的年龄比前四任舰长都要小,资历也浅得多。但他对孙中山的忠诚和临机决断的能力很快验证了孙中山的知人善任。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