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艺术家赵无极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国内收藏者对其作品的极大关注。而在海外市场上,赵无极作品早已不断创造出高价。甚至有人说赵无极作品很快就会过亿,因为与吴冠中相比,赵无极作品收藏者更具国际性,而吴冠中的作品已经突破了亿元大关。
国际市场认同高
赵无极作品的拍卖高价都是在海外拍卖市场上创造的。据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出品的《赵无极市场报告》称,2000-2011年,赵无极41%的上拍作品出现在法国,而56%的交易额是在中国香港产生的。赵无极早已实现了全球化、多元化,远非一般国内艺术家可比。
2005年5月,香港佳士得“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上,赵无极的《1985年6 月至10月作》三联画被买家以1800万港元拍得,创下当时华人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2011年10月,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上,赵无极的《10.1.68》以6898万港元成交,刷新赵无极个人拍卖纪录。
在近两年国际艺术品市场出现缩减后,赵无极作品更是担当起成交量保证的重要角色, 2012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总成交价前10名的作品中有6件是赵无极的。
截至目前赵无极作品在内地拍卖最高价,是在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上的《无题》,创作于1958-1959年间,以1955万元成交。同年,吴冠中的《狮子林》在北京保利春拍中,拍出1.15亿元高价。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艺评家孔达达认为,在东南亚有一批赵无极的重要藏家,而对赵无极中西合璧的抽象表现主义,国内收藏者的认知度还不是很完整。抽象艺术品的欣赏往往需要一些专业训练,抽象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画得像不像”的评判标准,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它的艺术宗旨不是再现自然,而是创造另一种自然。
抽象表现主义被归为战后和当代艺术范畴,去年西方艺术品市场最火热的板块就是战后和当代艺术,占纯艺术拍卖43%的市场份额。华裔的特殊身份或多或少对赵无极作品增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西方普遍对中国经济的成长性持乐观态度,对成名的艺术家,尤其是能够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的中国艺术家的市场成长有一定帮助。
“赵无极去世后,可能中国的收藏家对于赵无极的认同会越来越多,以后收藏界可能对于抽象艺术会有更多关注,因为它毕竟比写实的绘画更有想象力。”孔达达说。当年从香港买走赵无极最高价作品《10.1.68》的,就是一位内地收藏者。此外在大连、上海,还有两位重量级的赵无极收藏家。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