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的亿元市场
0条评论
2013-04-18 09:07:30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赵无极
精品成“硬通货”
油画是赵无极一生最主要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作品总成交额中高达95.4%,版画作品虽然数量众多,但在总成交额中仅占1.2%。对于水彩作品,孔达达认为本质上还是脱胎于油画,藏家们往往爱屋及乌,乐意慷慨买单,价格已经较版画要高出很多,上升空间有限。
在赵无极作品成交价前10名中,大多数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其艺术风格成熟期,只有一幅作品创作于1985年,在罗芙奥2011年秋拍中,以4432万港币成交。早期作品因为并非其代表性作品所以价位不是很高,而晚期作品的市场流通量并不多。
从已成交作品的创作年代分析,数量最少的是上世纪40 年代的作品,仅有4 件,占总成交作品的0.8%,最高单价为2011 年苏富比春拍上的《森林中的群鹿》(成交价为422万港元);上世纪50、60 年代的作品最多,分别占到总成交作品的33.5%和25.8%,最高单价分别是香港佳士得拍出的《HOMMAGEA TOU-FOU》(成交价为4546 万港元),和香港苏富比拍出的《10.1.68》(成交价为6898 万港元)。
过去二十多年中,赵无极作品的炒作之风并不浓重,作品交易周期较长,一般在5 年以上,而且重复交易率低,仅为18%。但孔达达认为,并不代表今后不会有基金或资本介入炒作赵无极的作品,相反,资本介入的可能性较大。
孔达达觉得,在国内市场已经很难找到赵无极100万元以下的作品,内地有画廊曾经推过赵无极的版画,但是并不算成功,出现在亚洲拍场的通常是大幅高价作品。“在法国市场找到合理价位的作品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当然正如很多其他的艺术家一样,精品的成长性和抗跌能力肯定是最强,有实力的买家建议关注其代表性作品。”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