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价格飞升 从藏古到藏今小心炒作陷阱
0条评论 2013-04-26 14:04:15 来源:爱丽收藏 

当代陶瓷价格飞升 从藏古到藏今小心炒作陷阱

饶晓晴表示:“现在对于当代陶瓷没有一个准确的艺术定位,也没有陶瓷馆和博物馆在收当代陶瓷,艺术陶瓷还是在走钢丝,没有一个落脚点。”

不过,当代艺术陶瓷还有一个定价标准,那就是大师级别。市场价位在按照国大师、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这样的序列形成阶梯价格。当然,大师评级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争议不断。

瓷器收藏陷阱多

中国古代陶瓷品类繁多且制作精美,防制作伪的现象也层 出不穷。如何能够正确辨别器物的真伪?瓷器收藏家杨华告诉记者,“古瓷的纹饰和款识看起来自然流畅,新仿的瓷器仔细看有临摹的痕迹,生硬且不自然;古瓷历 经岁月,釉面光泽深沉润泽,而仿品的釉面光泽浮于表面,不够温润,甚至还会刺眼;古瓷的釉面开片紧密,而新瓷的开片呈开裂状的较多。古瓷表面的锈与釉结合 紧密,不易剔除,而赝品表面的土锈比较容易剥落下来。另外,古瓷原料中的特殊矿物质也使其显现出了独特的颜色,与仿品有所不同。”

面临赝品冲击的不仅仅是古瓷,当代艺术陶瓷同样也四面楚歌。瓷器藏家张先生告诉记者,“大师作品被‘贴花’成批生产的现象最具‘杀伤力’。那些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大师作品,最易被‘贴花’批量生产。这些赝品成本低廉,以次充好进入市场后其标价却高达数万元,如果进入拍卖市场,会损害市场 秩序。还有一些工艺美术师,让学生代画作品,却署上自己的名字销售。即便是有收藏证书的名家作品也存在作假现象。藏家在购买之前最好还是请大师本人进行鉴 定。除了仿品之外,名家名作的复制现象也要格外关注,批量生产的是商品不是艺术品。另外,对于那些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的大师作品,藏家尤其要谨慎。”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