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舍董事长王定乾对此这样看待:“这个事情不是持有者炒的,也不是拍卖行炒的,这个事情反而是我们不相干的人自己在媒体上炒出来。”
王定乾在商言商,认为价格并非不合理:“艺术市场有成交,只要是真的,没作弊,就是市场的价钱。”
即使是收藏家,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天价让人在感情上太难以接受了”。有收藏者直言:“现在中国文物的绝大多数买家是中国人,而西方很多收藏者收购中国的文物真正目的,就是有朝一日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很多外国的古董经纪人,经常的说辞就是:‘将来他们一定会高价回购’。”
这样的论调,“早不是什么秘密了”。“我惟一想重复强调的就是国人不要上他们当。”吴树说。
谁接最后一棒
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而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
2008年10月22日,“国宝工程·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获得消息,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将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而这一次,每尊预估价为800万-1000万欧元,国人情绪再次被调动,兽首大戏再次一幕一幕拉开。
国内各界一如既往反对佳士得此番拍卖,甚至有关方组织“追索圆明园兽首律师团”;另有总部在法国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APACE)”向巴黎大审法院提出紧急中止拍卖申请;前述基金并通过关系希望与佳士得和持有人沟通后寻求一种“非拍卖的方式”。和以往一样,上述行为均未能阻止拍卖的继续进行。
从兽首第一次拍卖成交价十余万美元至此,20年价格已飙升百倍。而据一项公开数据,世界银行统计称,过去100年中,文物平均增值为29%。
而这20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收藏市场却在这种氛围中愈发壮观,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涉足收藏的人数已高达7000万人。
而据吴树对国内江浙、山西一带富豪的观察,他们的收藏“90%以上都是为了挣钱,像炒股炒房一样的”。“绝大多数人是要赔本的。”吴树认为。“这完全就是挣钱效应。在这个漩涡里人是不清醒的。这主题词就两个,一个是爱国,一个是爱钱。西方的商人掌握住了这点,就让你们这两个都得到满足吧。”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