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回流文物的门类构成及源流
0条评论 2013-04-27 16:32: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龚继遂

更有戏剧性的是,稍后在巴黎佳士得出现的兔首和鼠首,法国寄售人及拍卖行挟持被爱国主义绑架的中国买气,以两件过亿的估价与中国买家博弈,却被大陆闽商蔡铭超以佯买拒付的偏锋破了法国佳士得的商阵。稍后,中国官方文物局甚至发出了规劝性的文件,不建议中国以高价竞购有归属权争议的海外文物。至此,以圆明园生肖兽首开头的回流,就此画上了一个暂时性的句号。

从这10年的兽首回流的潮流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爱国主义和市场高价是如何分分合合,盲目的激情和审慎的质疑又是如何在价格消长中变化。更有启示的是,民间乃至官方对回流文物意义的认定和赋予,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竟然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2 近百年来在战乱和政权更迭之际,世家旧族举家外迁携带出境的大量传世文物回流。

1950年初,中国国家文物局受周恩来的嘱托,在香港收购回流的张大千所藏《五牛图》等一批早期中国名画,王季迁家族旧藏近年来也陆续出现在内地拍场上。

这部分藏品与第一类藏品的历史重要性相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世背景和社会功能,它们是中国历代士绅阶级私有财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大量世家旧族外迁的历史背景下,流散境外的文物一大部分为境外博物馆所购藏,成为各国人士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可以说,入藏在各国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另一部分流散文物,由于历经博物馆的强行征集及各次政治动乱的摧残,存世量已经所剩无几,民间收藏几成空白,因此这部分文物的回流,有效和及时的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并且其清晰的传承和身世,延续了财富和收藏的精彩故事,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竞相追逐的标的。

3 以大批日本旧藏为代表的中国字画及瓷杂藏品进入拍卖专场。

近年来,以大批日本旧藏为代表的中国字画及瓷杂藏品,往往以整批涌入真伪混杂、低标高卖的形式出现在嘉德四季、保利小拍及匡时的无底价专场中。这类回流品由于其真赝混杂的特点,往往在境外的收藏机构和私家仓库中已沉寂多年。可以说,大部分拍品既无历史价值,也无艺术质量,是历史上跨国艺术品交易中的沉淀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本不应当沉渣泛起,不幸的是,在流动性过剩和投资渠道狭窄的宏观环境中,又形成了沧海倒灌的奇特景观。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