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回流文物的门类构成及源流
0条评论 2013-04-27 16:32: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龚继遂

海外回流文物的门类构成及源流

匡时举行海外回流文物专场拍卖

4 以港台和新马印尼等华人收藏为基础的中国近现代画家作品流入市场。

以港台和新马印尼等华人收藏为基础的中国近现代画家作品,从印尼郭庆祥收藏的吴冠中作品,到张宗宪收藏的齐白石作品,涵括了油画和国画的主要名家作品,动辄成军成阵,数以百幅计,形成系统收藏,并且在收藏形成过程中往往早有谋划,建仓价格极低。

在这个门类中,我们要注意两个特点,一个是从民国到上世纪80年代起,外国的买家和赞助人是中国艺术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及社会地位的重要支持者;第二个特点是,中国的藏家和新富阶级的市场行为充分体现了追捧名家不贵不买的特点,没有先知先觉的市场前瞻力,而有后知后觉高价追捧的勇气,其中的对比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5 由欧美著名藏家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大量现身。

2011年,比利时著名艺术收藏家尤伦斯男爵的私人藏品专场拍卖“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在香港苏富比春拍揭幕,专拍的105件重要作品全数拍出,总成交额高达逾4亿2700万港元。尤伦斯的藏品拍卖使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收藏,10年期间变成了有话语权和标志性的市场宠儿。

这个板块的特点更令人回味无穷,首先,既难看又难懂的当代艺术,由于其市场高价,牵动了既不懂又不爱当代艺术的投资者的入市。其次,国际当代艺术领域里的充裕资金,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当代艺术的阐释和价值建构,逐渐为混乱无序的当代艺术建立了标准,理出了头绪,乃至为下一代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地影响了社会对当代艺术的心态。可以说,在这个板块上,当代艺术的价值建构和价格建构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行为。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