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b.1863-1957)齐白石印章四件、印谱两册、印泥盒一件
尺寸:2.3×2.3×3.6 cm; 4.6×4.6×2.3 cm; 3.5×2.6×2.8 cm
2.2×2.2×1.1 cm; 19.7×8.4 cm×2; 9.5 cm. diam.
估价: 6,800,000-7,800,000
近日,见到了一组重要的齐白石先生篆刻资料。其包括:一部两册白石自钤并具墨书批注的印谱、四方印章和一盒印泥。这应是白石先生极其珍视的“三百石印”中物。虽然总体数量不多,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研究齐白石篆刻,包括其晚年对于自己篆刻的总结,授徒形式和社会交往,都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当然,更因为这是“三百石印”中的物品,其收藏价值更难以估量。
白石先生晚年有两件心事:一件是命子孙宝藏“三百石印”,唯恐星散;另一件是在1950年题画室为“白石书屋”,愿仿效家乡南岳山上的“邺侯书屋”,“不遗子孙,留为天下人见之。”白石先生一生为之兢兢业业、心无旁骛且为之醉心倾情的就是自己的艺术。白石先生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是非常珍视的,从不轻易的随便赠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旧时代,北京官场的环境下,白石先生被一些人背后指为“小气”、“爱财”、“算计”。但同时他也有另外的一面,他以一个湖南乡民朴素的性格,从来不受“分外之财”。
他长期在北京“自食其力”,依靠卖画鬻印维持一家的生活,在这些往来的活动中,谁送了额外的润金,他总会以不露痕迹的方式,例如赠物来予以补偿,这是他的生活准则。例如对于郭秀仪、老舍夫妇、陆质雅,以及徐悲鸿、朱屺瞻等,即使解放后,在和国家的领导人交往中,白石老人心里永远有一杆秤,抱着“有恩必报”的信念,一如他在“三百石印”中的篆刻“受恩慎勿忘”。甚至还刻有“门人知己即恩人”这样词句的印章。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