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胸臆: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创作动机探析
0条评论 2013-05-07 16:18: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曹庆晖

右起:徐悲鸿、吴作人、齐白石、李桦在齐白石寓所前合影

右起:徐悲鸿、吴作人、齐白石、李桦在齐白石寓所前合影

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1949年作

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1949年作

笔者之所以要铺陈这些陈年旧事,是为将作品置于特定的历史联系中去审视和研究的需要,因为只有比较完整地了解了上述故实,我们才有可能意识到《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创作,其实是吴作人带着“文革”中的全部悲摧遭际与内心积郁,在东南旅行的写生精神收获后,渐次展开的一次“借题发挥”。

显而易见,无论是在福建还是在江西,秋天已不是油菜花和向日葵的开花期,因此在秋天来到闽、赣采风的吴作人,是看不到像《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般季节倒错、花田连绵的金黄美景的。与之同行的萧淑芳在日记里所记载的多是古田大雪、树木参天、长汀霜雪、松竹满山、瑞金圣地、巨樟夺目等深秋美景,也没有这种接近《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花海”记忆。在十月的闽赣山区,倒是随处可见点点簇簇的黄色小野菊花在田垄崖畔绽放,但它的生长特点却难以形成与萧淑芳所记美景相匹敌的强烈视觉印象,因此在她的日记里也没有野菊花的相应记载。由此,大约可以这样认为,最初引起吴作人创作意兴的,并非来自自然景观的视觉强刺激,而是萧淑芳日记里不断提及的一路上对革命景观—毛泽东在闽赣领导工农红军开展革命斗争的旧址或遗迹——瞻仰参观后心生触动并渐趋强烈的产物,而脍炙人口的《采桑子·重阳》恰是1929年重阳节身处逆境的毛泽东在闽西征战途中写就的名篇,词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词中所谓黄花恰是野菊花,但如笔者所言,吴作人并非由对野菊花的审美进入词境的,而是在参观漳州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古田会议旧址、瑞金沙洲坝毛泽东旧居、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叶坪毛泽东旧居等一系列革命遗址后,带着自己的逆境磨难,极容易又极深重地进入了这首词奋争与励志共生的豪迈意境。某种程度上这首词也是“文革”饱经磨难、劫后重生的知识分子吴作人们的心理写照。因为打他,他没有倒;批他,他没有垮;他以忍耐作抵抗,百折而不摧,盼望着阴霾消散,

等待着光明普照和重新绽放的时刻。这,应该是吴作人为什么一定要取《采桑子·重阳》词意而非其他主席词意作画的真正精神基础和心理动机,而在1976年周朱毛三位伟人去世、“四人帮”倒台,包括邀请吴作人夫妇东南旅行写生的皮定均中将飞机失事等一系列事件影响下,吴作人开始将之付诸于寄托缅怀的创作实践中,成为笔者所谓“隐匿的胸臆”。

虽然吴作人创作《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心理触动和1975年的东南旅行写生有关,但却没有在写生途中立即形成比较具体的艺术构思,并且和此后完成的一系列与此次旅行相关的创作—如中国画《毛主席读书处》(1977年)、《古田会址》(1977年)—相比较的话,《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构思过程明显要吃重。像其他作品画会址、遗迹一样,吴作人在最初构思《战地黄花分外香》时依旧采取了一般的“直接状物”手法画黄花盛开在田间,作者遗存至今的油画稿《战地黄花分外香-中央根据地》即反映了这一点,只不过画面中的黄花也不是野菊花,而是籍于安徽长在苏州的吴作人自己所记忆和理解的形态接近油菜花的黄花。显然是因为这一“直接状物”手法影响“黄花分外香”的精神抒发,吴作人在放弃油画稿构思的同时也放弃了对地域、季节、物种、花期的“讲究”,而是从特定年代下的情感基调入手,选择富有革命政治寓意的视觉符号入画,不久形成了一个有向日葵、宝塔等景物的、非常接近油画风景画成品的国画稿。由此,可以明确这样两个问题:1、《战地黄花分外香》不是对某一处实景的写生加工,而是作者基于遭际与情感的精神基础在革命缅怀中的演绎创作。2、在极左影响尚未消除、艺术家创作自由尚未得到保证的特殊年代里,作者的精神伸张必须服从或者隐匿在某种法定的原则概念和图式系统之下,不能越界犯规。

对于1977年的吴作人来说,《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构思在当时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他能再进一步走下去的就是把国画稿里大面积留虚的地方,在转化成油画风景画时画实并画得郁郁葱葱、蓬勃灿烂,而能够形成花海连田的客观印象和视觉美感的农作物只有油菜花,由此,吴作人所营造的向日葵和油菜花跨季并生、匠心独运的画面,也是他在特定条件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大的破格努力了,因为这一努力非常符合当时所提倡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艺标准。

综上,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创作于吴作人晚年转折期的这件油画风景画,是在遵守了特定年代所必须遵守的政治叙事与抒情框架下,寄予了—更准确地也可以说是—隐匿了作者对人生迟暮而百折不摧的思考和信念。更内在一些看,吴作人似乎是在毛时代通行的艺术语言框架内宣告着他这一辈知识分子对“文革”所受摧残的胜利。毕竟,他没有倒下,他活了过来。

在创作完成《战地黄花分外香》两个月后的1977年11月3日,吴作人迎来了自己的七十寿诞;翌年3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领导小组对他做出“经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审查”,“政治历史清楚无问题”的审查结论,对他自“文革”以来所遭受的一切不实批判予以彻底平反,重新赋予了他政治生命和应有的政治权利;一年多之后,在1979年11-12月,可巧也是在他生日前后,72岁的吴作人当选中国文联及全国美协副主席,并由文化部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战地黄花分外香”,于此时的吴作人真可谓是扬眉吐气的豪迈歌咏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