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破局者——姜宝林的“姜氏山水”
0条评论 2013-05-08 13:55:3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 列

山水画的破局者——姜宝林的“姜氏山水”

姜宝林(b.1942)

白塔湖一角

镜心 设色纸本

135×217 cm

成交价:RMB 5,750,000

中国嘉德2012 春季拍卖会

机会很快来临,1977 年他创作的《雄鹰》入选了建军50 周年展览全国美展,此时的姜宝林已经达到了艺术上的第一个“临界点”。他热切地渴望着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1979 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幸运的成为了李可染“关门”研究生。这也是姜宝林艺术生涯中关键的一步。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东西方艺术形式,极大地开拓了眼界,并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探索。毕业后的姜宝林再次回到浙江,并分配到浙江画院。

彼岸的伯乐

1987 年,姜宝林第一次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展,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美籍华人许以祺的赞赏和台湾收藏家的重视,在台北龙门画廊举办个展,成为首位在台北办展的大陆画家,将姜宝林的作品介绍到了彼岸。回想这次展览,姜宝林十分感谢藏家的眼光与鼓励:“这次展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做事是一个很固执或者说是执着的一个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走路,有我自己的主见。别人的意见我会认真的听,但是只作为一个参考或者是补充和借鉴。”事实证明,姜宝林的倔强是正确的。当年的他在苦心钻研白描山水的画法时,曾给陆俨少看过,这位姜宝林十分尊重的老师苦口婆心的劝他道:“你的笔墨功底那么好,不要跟着其他年轻人去瞎搞嘛”。而他的导师李可染虽然在展览期间染上了感冒身体不适,但仍旧来到了展览的现场,进行了剪彩并对他的作品一一进行点评,但唯独到了白描山水部分,李可染却一句话也不讲,只是看看就过去了。但就是在两位重要导师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姜宝林却用他的“倔”劲将白描山水的风格坚持了下去。

事实上,姜宝林自创的白描山水并非一时冲动所想出的,用线来表现山水的创作方式一直存在于他的心中。回忆白描山水的创作由来他说:“中国画是线性艺术,以线造型,以线传神。早在隋唐时期出现了白描形式。花卉有白描花卉,人物有白描人物,山水没有白描山水的称谓而统称水墨山水,但水墨山水中也包含了白描山水。在历代山水大家的作品中,不乏以线勾勒为主、而少有皴擦的山水样式,这实质上可以称作白描山水。如八大、石涛、渐江、程邃、梅清等诸大家中,都有类似白描的山水。我对这类山水样式,特别敏感,情有独钟,每每见之,总激动不已。这种山水画中的白描形式完全可以继承、发扬和强化夸张。要发挥书法墨线的视觉势能,首先要强化中国画最根本的基础—线,辅以一波三折,平、重、圆、留、变的用笔法则。这样的笔情墨趣正是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再借以现代手法、广泛汲取营养或许能产生一种新的与古代白描不同而具现代意识的山水样式—白描现代山水。”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