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兽首难称国宝 成被商业绑架的拍卖游戏
0条评论
2013-05-09 09:44:01 来源: 时代周报
爱国主义如何被商业炒作
对于兽首的价值见仁见智,比较有共识的是,单纯从艺术价值来看,兽首的价值并不高,而之所以被抬到天价,主要是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它来自圆明园。
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罩门”,拍卖公司和收藏者才故意将兽首打上“国宝”的烙印,再加上各路媒体跟风炒作,本来不起眼的艺术品投资行为被提升至“爱国”通道。
对于如何炒作“爱国”概念,吴澍在《谁在拍卖中国》一书中这样描述,“在这些‘爱国者’的接力赛中,一些早年碍于有关国际文物公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预,不敢公开亮出非法所得中国文物的外国人,纷纷从地窖里搬出家族窝藏多年的‘赃物’,有计划、有预谋地采取树立标杆、借题炒作、充分预展、托买托卖等手段,‘满足中国人的爱国愿望,帮助他们买回本属于自己的文物和古董’(英国报纸语)”。
“由此,在那些八国联军(应为“英法联军”—编者)的后裔帮助下,一场起始于商业目的、被炒作成‘爱国行动’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热形成气候,以12生肖铜像为代表的圆明园流散物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且身价节节拔高,屡创天价神话。”在2000年、2003年和2007年的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会,2009年的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中国人都不惜血本将兽首拍回,目的就是不让“国宝”再度外流,二度受辱。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