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真正回暖要再等五年
0条评论 2013-05-09 12:05:34 来源:新商务周刊 作者:郭文俊

等下去

在刘钢看来,从2003年至今,是一个收藏精品不断沉淀的过程。

2003年后,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在2005年之后,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出现大批经济基础雄厚的新藏家。这其中包含大量涌入的银行、基金和私募等投资性资本,中国的拍卖市场也急剧变成一个资本互飙的舞台,成交额不断创出新高。

以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为例,2009年全年总成交额为27.12亿元,2010年时已经达到75.5亿元,而到了2011年,仅春拍一项就已达到53亿元。

刘钢所关注的油画领域也不例外。从2007年开始市场上涨飞快,一直到2009年,因为态势较好,不断有藏家将手中藏品抛出,进入经济实力更好的藏家手中。而从2010年开始,“虽然还是有精品出来,但那时已经有苗头了,就是好东西在逐渐被藏起来,不抛出”。另一方面,则是海外征集的无路可循,外面藏品的进入需要经历关税和增值税两道关卡,艺术品回流阻碍重重。

事实上,这也是整个拍卖市场正在面临的困境:拍卖行征集作品时难度不断变大,重头的拍品在减少;藏家也不满,拍卖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下降。

2003年嘉德十周年的那场春拍里,拍卖行花上力气还能找到10余件精品。10年之后,嘉德即将迎来成立二十周年纪念,花费了更大力气在拍卖品的征集上,却很难重现十年前令人激动的场面。

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在今年4月也曾表示:“破解这个困局,无论是拍卖行还是买家,除了调整自己的心态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拍卖行要认清的现实是:不能总想征集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宝一级的东西。买家需要接受的现实则是:今天这个市场上,你只能买到比过去差得多的东西,而且要用比过去多得多的钱。”

传统拍品的减少也在促使拍卖行去寻求新的市场领域。“你看现在比较火的当代水墨,拍卖行也在找新的兴奋点来刺激市场”,在刘钢看来,市场的活力必须依靠新人,“但现在就处于比较尴尬的阶段,好东西出不来,新人也出不来”。

谈到前几年火热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刘钢的态度又归于谨慎,“他们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沉淀,起伏性很大”。他还是将自己的拍卖重点落在经典作品上,虽然能够让自己心动的越来越少,但刘钢愿意等下去。

纵观自己十几年的收藏经历,虽然市场起起伏伏,但刘钢知道,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总体还是在大幅上升,尤其在自己所熟知的经典作品领域,甚至从未出现大起大落,“出来一件就是高价,经典作品大家都愿意要,毕竟藏家都不傻”。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