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二十年:弱冠少年初长成
0条评论 2013-05-16 09:34:16 来源:艺术财经  

\

2013年5月18日,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中国嘉德是中国拍卖行业历史的缔造者之一。它见证了从无到有的开创,从简单的“拿来”模仿到不断的创新求索的艰辛。火红而热烈的嘉德标志,已经坚实地立在世界东方,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领域一面鲜艳的旗帜。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虽已成,犹未壮。人生20,是最值得骄傲和充满生机的时候,也是人生节节高的时候。虽然充满疑惑,仍志存高远,脚步不停。

早一辈的财富缔造者已经充分享受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溢价,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才能产生同为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一去不复返的“92年”造就了冯仑、潘石屹、俞敏洪、陈东升这批白手起家者。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大讲市场化,可是怎么做被社会肯定的做法就是:你要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一定要多看一看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当时的陈东升在北京颇有影响力的《管理世界》杂志社任副主编,在那里他成功举办过“中国500家企业”的评选。练就了一双着眼看世界的眼睛,还积累了广阔的人脉。1991年初夏,《羊城晚报》发表了一篇《中国呼唤“索斯比”》的文章。当武汉大学校友李刚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他时,促使他理性地思考和分析可行性并萌生开拍卖行的念头。1992年,陈东升向上递交一份申请时,申请创办嘉德拍卖行,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三个月后,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他没想到的是,嘉德成了股份制拍卖企业的拓荒者。

中国拍卖,能不能行

那时中国关于文物管理的法律政策极为严格,比较注重管,然后才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在市场化这个方向上基本是空白。对于文物的交易,都是以“不得”、“禁止”这种口吻在提出一些要求。还有那时的中国文物圈子是相当封闭,像周杰伦在歌里唱的:在我的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基本上都是国营机构,外人难以插手。

虽然阻碍重重,但也不时有好消息传来。毕竟此时的中国改革大坏境是实打实的,没有停留在口号上,也没有停留在河里边摸来摸去,是真的往前走。1992年10月,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市拍卖市场执槌的“1992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轰动一时。这个肯定的消息,更坚定了陈东升的信心。

草坪之上,创立嘉德

出于经济学研究者的敏锐,陈东升发现将艺术和经济连结起来以及实现自己的朦胧的理想的可行性。于是拿着一份精心准备的研究报告,迈开了创立嘉德的实质性步伐。

搭班子:陈东升亲自挂帅广招贤士。长城饭店副总经理的王雁南、原文物局局长秘书甘学军、中国国际旅游文化公司的寇勤、拥有外国文学专业及欧洲留学经历的高园、赵宜明、曹丽、胡妍妍、陈连勇等人都是嘉德军团的第一梯队成员。他们的加盟,不仅增强了陈东升挑战全新市场风险的信心,也基本完成了未来公司中高级管理层的人员结构。

募集资金:凭借积累下来的人脉和信任,仅用1周时间,就募集了2000万元。

注册审批:因文物艺术品在传统概念当中是两部分,一个是文物,一个是文化。也就是需要文物局和文化部两部委共同审批才行。于是,陈东升找到了文化部的下属单位,对他们说,“你不用出钱,帮我们审批,给你们股份。”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文化部的审批。中国嘉德也成了迄今为止中国唯一国字头的艺术品拍卖公司。

1993年5月18日,嘉德公司创立,并在长城饭店东花园的大草坪上举行了酒会。在《嘉德十年》纪念册里,标题说“嘉德,在绿草坪上诞生”。显然经过了20年的栽培,它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这个大草坪上,已经成了一棵茁壮的大树。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