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十万积蓄收集千件教育文物
0条评论 2013-05-21 11:17:1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汤铭明

老人花十万积蓄收集千件教育文物

展出的各种徽章、袖章等教育题材藏品

老人花十万积蓄收集千件教育文物

展出的清代宣统年间的文凭及康熙年间的学照

老人花十万积蓄收集千件教育文物

展出的民国时期佛山华英学校的课本

民国时期的儿童课本、锈迹斑斑的铅笔盒、民国矿石收音机、老校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准考证、儿童玩具滚铁环、自制木头滑轮车……年近古稀的佛山老人林棠近30年来,走遍珠三角大街小巷的旧货市场,共收藏近百年间的学生用具、儿童玩具1700多件。他的收藏勾起了白发老人们的青春回忆,并让年轻人更直观地了解了历史。

展出“文物”勾起青春记忆

17日上午,佛山市图书馆的文史展厅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此,一件件充满童趣和青春记忆的教育文物正在展出。

“这张照片中的年轻女老师就是我啊,你看我那时候多年轻,现在已经老了。”记者遇到了前来参展的梁阿姨,她指着林伯收藏的一张摄于1969年的黑白毕业照激动地说,“今天看到这么多我孩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用过、见过的书本、玩具,还有我自己的照片,真的很激动,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年轻又美好的日子。”

在林伯的收藏品中,有一支小小的铅笔。只有约3厘米长,但是却被绑在一根约10厘米长的细小木棍上。参观展出的老人陈阿姨指着上述铅笔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那时候大家都穷,物资匮乏,也没什么钱,学生将铅笔用到短得捉不住的时候,就找个小棍子绑在一起,然后写字的时候捉住小木棍就可以了。”

此外,林伯的收藏品中还有旧时候的多款书包。记者发现,这些书包中有藤条箱,也有红木铜锁箱。林伯告诉记者,“那时候,富足人家的‘书包’用的就是皮箱、藤箱,而穷人家,因为经济困难,只能用牛皮纸或者妇女头巾来包裹书本。”

事实上,这些在林伯的收藏中,都已经算比较“年轻”的了。康熙年代的学照、清代考试时的夹带、民国时期的儿童课本、玩具、儿童服装、书包,还有各个时期的学生请假条、木玩具手枪、弹弓、锈迹斑斑的铅笔盒、粗铁丝做的玩具手枪、自制木头滑轮车、清代婴儿车、民国矿石收音机、锈迹斑斑的执信中学等学校的老校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准考证……佛山多个时期的学校校章、试卷,甚至佛山一些现在仍在世的“名人”当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等,共1700多件相关的文物都被林伯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

【推荐阅读】

武汉文物交流会拿出近千件国家文物 遭市民抢购

市民用一辈子积蓄换的乾隆梅瓶是仿品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