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凭助力车走遍珠三角
“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甜,馍馍香……”说起为什么喜欢上教育题材类物品的收藏时,林伯向记者背诵起了一篇名为《收麦》的课文。
林伯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广州市海珠区的一个文物市场里,居然发现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一种“古董”课本,《收麦》这篇课文就是这本书里的。“当时看着这个‘古董’,我就感觉很亲切,想起家里还有一些自己小时候用过的课本和文具,激动之下,花了几十元买了下来。回家后,越看越高兴,就萌发了收藏教育文物的念头。”
讲起他的收藏之路,林伯一下子兴奋起来,他说,20多年来,已经花了省吃俭用攒下的10万多元。“尽管花了些钱,但是我觉得很值,这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我以后也不会卖掉,而是想一代代留传给后人。”
“以前有次去外地收集‘古董’,结果在上山的时候助力车的轮胎爆掉了,只好推着前行。”林伯说,有好多年他都是踩着助力车去周边地区寻宝,直到2007年助力车才被淘汰掉。每次去其他城市“逛”的时候,林伯为了省钱,每天中午只能以面包和矿泉水充饥。
“香港、澳门、阳江、罗定、深圳、珠海、江门、广州、开平等。去过太多地方了,我自己都数不过来了。没有下岗前,我都是周六周日去,下岗后我就将很多时间花到了这件事情上。”林伯扳着手指跟记者数他为了寻找宝贝去过的地方。
部分珍藏捐献给博物馆
寻宝之路再艰辛,在林伯看来都是乐趣。只是前些年,因为自己对收藏的痴迷,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对家里的照顾,引起了家人的误解。“2008年时,我为国家儿童妇女博物馆捐赠了40件儿童、妇女用品收藏品。从那以后,家人也渐渐发现,我的收藏也是有价值的,便开始支持我。”
在二十多年的收藏路上,林伯心目中最得意的收藏品,是解放后佛山第一任市长何武调动一名教师的“任命状”。这张“任命状”虽然已经破旧泛黄,但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纸上用钢笔正楷写着,要将一名老师从佛山二小调去佛山六小当校长的批文,连这位老师调走后,谁暂时主管二小,批文也写得非常清楚。林伯感慨,“调动一个教师都需要市长亲自任命,可见,当时政府是多么重视教育。”
收藏得越多,林伯对佛山教育了解得越多,林伯还自制了一张“佛山小学变迁史”,从解放前佛山的小学,到文革期间小学,林伯都列表一一对应写了下来。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